新时代需要教学理念的更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已经在教师心中扎根,“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也越来越为更多的教师所认同,因此各类学校都通过不同的方式在推进课堂模式改革,比较一下不难发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是各种模式的共性环节,作为一名基层中职学校的工作者,笔者现在就课堂一些共性问题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与各位同仁商酌。
一是导课要“巧”。
导课的目的就是用比较吸引人的方式让学生回归课堂,对新课产生浓厚兴趣,这节课的效果好不好,导课非常关键。一些教师不注重导课的设计,没有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一节课都没有调动好学生,课堂没有活力、非常沉闷。因此,导课必须精心设计,在“巧”上做文章,教师备课时就要知道学生的兴趣点在哪儿,如何把本节课的知识和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挂钩,可以用一个短视频、故事或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对本节课的求知欲,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那么整节课学生就会跟着教师的节奏走,师生和谐、课堂生动。
二是自主学习环节要“帮”。
每个学生基础不一样、自学能力不一样、学习习惯不一样,在自主学习环节正是体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好时候,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帮他理解,对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要督导其不能分心,对自学能力不足的学生要帮其理清思路,达到每个学生自主学习过关。
三是合作探究要“导”。
分组活动要“导”,能不能做到高效课堂分组很重要,一定要在充分调研和民主的基础上分组,组内学生感情共鸣,凝聚力强,成绩互补,小组很有荣誉感,很容易调动积极性。合作讨论过程要“导”,这也是“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好机会,要参与每个小组的讨论,既是引导,也是激励与鞭策,指导每个小组圆满完成任务。检测评估要“导”,这个环节要引入竞争机制,可以让小组内程度较差的学生答题,小组内其他成员点评,其他小组监督;也可以一个小组答题,另一个小组点评,学生共同监督评估,好的小组加分,优秀表现学生加分,通过教师的“导”让课堂活起来。
四是教师讲解要“精”。
既然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要讲,能让学生讲的让学生讲,学生既学到知识又锻炼了能力,但对于难点的突破或重点的强调,教师还是要亲力亲为的,但设计要巧,讲解要精,在短的时间内,通俗易懂的让学生掌握,这是教师备课的难点,教师多思考,在备足学生的基础上选择好的教法。
综上所述,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调动他们的兴趣,让每个人在课堂上有事做,加上教师的巧妙引导、适时鞭策,课堂才能活起来,才会有好的效果。因而我们要大力推进课堂改革,但改革不能只凭借一时的热情,还需要配套的制度推进。通过调研,笔者认为课堂改革是治本,课堂督察是治标,有效推进课堂改革还需要抓好“两个挂钩”。
第一,抓好课堂改革与教师量化挂钩。
一切改革都是为了打破旧东西,更好地发展。对于习惯旧东西的人,改革都是痛苦的,教师教学也不例外。没有外在的打破机制,只靠内生的动力,教师觉悟再高,短时间也是很难改出效果的,只有一个外力强制推进,才会顺利进行,这个外力就是教师量化。因为教师量化的结果事关教师的经济利益和荣誉得失,每个教师都很重视,因而也是推进工作的牛鼻子,所以一定要把课改作为量化内容,对教师课改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引导教师知难而进,勇于挑战自我,积极推进课堂改革。
第二,抓好学生课堂表现与学生量化挂钩。
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分组很重要。一定要在充分调研和民主的基础上分组,组内学生感情共鸣,凝聚力强,成绩互补,小组很有荣誉感,很容易调动积极性,但没有制度做保障,时间长了学生也会倦怠。如果和学生量化挂钩,每次积极配合课堂教学,将会有量化分数表彰,就形成了长效机制。这种做法也给了教师更多发言权,积极引导教师参与班级治理,任课教师合力育人,也使班级学情分析会更有抓手,容易召开。具体做法可以每个教师本周各组综合积分折算计入,也可班级全体教师民主评议计分,只要公平评价学生课堂表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行,都是好办法。(作者:韩东林,系河南省长垣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