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育宣传网

首页 > 基础教育 > 正文

洛阳市第六中学:“五个一”轻松解决中学生手机管理难问题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02日17:42 来源:洛阳市第六中学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教育部的这一新规,在学生和家长以及学校中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有的家长表示支持,“孩子自控力太差,手机很影响学习”。有的家长发出了质疑,“不带手机,放学后怎么联系孩子呢”?还有的学生和家长表示:“很多作业都发到手机上,或者需要手机打卡完成”。老师们也有苦衷,在课堂上发现学生带手机,收了得细心保管,丢了还得赔、甚至有时会因为收手机和学生发生冲突。通常情况下班主任成了学生手机保管的第一责任人,这不仅额外增加了班主任的工作量,更加剧了老师、学生、家长三方的矛盾。


  手机该不该带入校园?如果带入校园如何管理?长期以来,相关问题争论不休。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洛阳市第六中学如何利用“五个一”轻松解决这个难题的。



  疏——一个保管袋、一个保管箱




  制作手机保管袋、手机保管箱,允许个别有特殊需要、理由合理且家长出具书面申请的学生,可带手机入校。学生进入校门时手机关机,装入保管袋,贴上班级、姓名标签,放入保管箱,由值班门卫统一保管,并做到轻拿轻放,领取做好登记,确保上交手机不错拿、不丢失。


  堵——一个探测仪、一张申请表




  经初步摸查,将手机带入课堂的初一学生约占15%,初二约占30%,初三可达到50%,这已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学生依赖手机程度愈发严重。经家长代表、学生代表与学校共同商讨,一致决定使用金属探测仪对学校初一、初二530名学生进行入校门检查。


  在检查过程中,无一名学生有抵触情绪和不配合情况,只探测到有1名同学因家庭特殊情况带手机到校,并主动上交。定期或不定期使用金属探测仪把好手机入校第一关口,对学生有一定的震慑力,学生们也因此不再带手机进校园。从源头上彻底消除了学生上课依赖手机的心理,课堂专注力更强,学习参与度更高。


  目前该校仅一名家长签订手机入校申请书,经学校领导小组研究决定,该申请合理,允许该生携带手机,学校做好相关登记并按规定保管。此外,学校会不定期对学生带手机情况进行突击检查,也将此举作为文化传承,融入办学理念当中,努力打造“0手机进校园”,让学生更专注于学习,让校园生活焕发青春的光彩。


  管——一次座谈会




  学校分别召开家长代表座谈会和主题班会,引导家长和学生共同学习《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学校的《手机进校园管理制度》,使学校手机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并充分告知家长,学生在校期间,校园的公用电话、办公室电话都能供学生使用,学校每一位老师的手机更要及时供学生免费使用,以此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学生在校期间,家长如有紧急情况,可随时与班主任或任课老师联系,均能保证及时联系上学生。


  不断探索,不懈实践,该校先后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学生手机保管制度》、《手机带入课堂惩罚制度》、《临时带手机进校园申请制度》以及《禁止手机布置作业管理制度》等相关规章制度,及时公布并让教师、家长、学生学习,做到手机进校管理有章可循。


  禁止的背后有科学,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是每一个家庭、每一所学校的一门必修课,也是当下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洛阳市第六中学坚持“0手机进校园”,采用“疏”、“堵”、“管”相结合,利用“五个一”做管理,充分折射出洛阳市第六中学的育人理念和探索精神!


  亲近课本,远离手机,我们在行动!


责任编辑:李达

最新发布

公众号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