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育宣传网

首页 > 要闻播报 > 正文

以人民为中心,将“双减”落到实处

——专家解读《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27日09:23 来源:中国教育报

  校内作业负担重,校外培训负担更重,师生家长苦其久矣。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针对中小学生负担重尤其是“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作出重要部署,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意见》的出台有哪些意义?如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怎样将“双减”工作落到实处?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


  “双减”事关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细读《意见》,条条政策都切中当下教育痛点。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直言:“《意见》的出台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是从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角度作出的重大政策安排。”


  顾明远表示,当前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学生没有时间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缺乏宽广的视野、丰富的知识、创新思维和能力,对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发展都很不利。


  “所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问题。负担减轻了,才能真正做到‘五育并举’,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顾明远说。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钟秉林同样表示,落实“双减”,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大举措。“针对现实问题,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就是为了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的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避免短视化、应试化的教育,鼓励学生兴趣和特长发挥,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


  “落实‘双减’,亦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重要部署。减负问题是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体现,即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不充分不均衡的矛盾。”钟秉林指出,从1955年《教育部关于减轻中、小学校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开始,国家和地方层面颁布多道“减负令”,引导中小学育人方式的改革。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减负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校和教师关注学生学业质量提升,培养国家建设需要的精英人才;改革开放后减负的重点是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党的十九大以后,人民群众‘上学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因此当前关注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钟秉林说。


  规范校外培训改到位改彻底


  “几年前,我和某市中小学校长座谈,校长们都诉苦说学校被培训机构‘绑架’了,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有一些校外培训机构缺乏合格的教师,教学质量低下,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顾明远向记者反映了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心声。


  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谈到校外培训乱象问题时强调:“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打着教育旗号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紧盯不放,坚决改到位、改彻底。”


  此次《意见》明确,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针对校外培训规模总量庞大、违法违规情况突出、被资本裹挟状况严重等突出问题,对症下药,态度坚决。


  上海市教科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董圣足表示:“《意见》释放了极强信号,必须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大力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如何深入规范校外培训行为?董圣足认为,对面广量大的校外培训机构实施治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稳步推进培训教育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是完善审批制度,倡导公益办学。将原有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由备案制改为审批制,将现有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线上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法人,以更好增强和凸显公益性和普惠性。二是加强收费监管,严控资本运作。进一步规范培训机构收费和退费行为,建立学费专户管理制度,督促完善资金内控制度。三是强化素质导向,引导现有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机构转型发展,面向中小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化、科技、劳动和体育等课后培训活动,以补充全日制中小学校的短板和不足。四是健全执法机制,深化综合治理。五是推动多方协同,促进行业自律。”董圣足说。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乃治本之策


  “减负并非一减了之。”顾明远表示,加强公共教育供给是减负的重要保障。


  顾明远进一步解读:“首先要大力推进学校的均衡发展,加强薄弱学校的建设。只有教育均衡发展了,才能从根本上破解学生负担过重的难题。其次要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义务教育阶段严禁以成绩为标准进行分班,应该因材施教。再其次,要深化教育改革,要把课堂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主渠道,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听懂学会,这样就可以减少家庭作业负担。”


  在钟秉林看来,减轻学生负担的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只有学校教育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群众才能不给孩子报班培训。”


  钟秉林强调,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并不代表没有负担,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也并不代表没有作业,课后练习包括重复性训练与实践性活动等都是检验知识理解与知识运用的重要手段。“因此,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要深入研究‘减什么’,多样化探索‘如何减’,关键是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变革教育教学方式,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同时也要明确,落实课程标准,实施课程方案,深化课程改革,保障学校教育的基本学业标准不降低,是落实‘双减’工作的基础。否则,盲目减负则会以降低学生学业质量为代价,与改革的目标也不相符。”


  专家认为,落实“双减”工作,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协同、统筹推进、共同治理。


  “要明确各主体的责任和边界。政府要履行在提供公共教育服务中的有限责任,支持学校开展各种课后育人活动,并统筹考虑教师的工作负担和相应报酬。同时也要避免过度包办的现象。严格规范校外教育培训,同时也要注意发挥教育培训市场的有益补充作用。家长观念的转变、家校协同育人机制的完善是‘双减’问题的关键。”钟秉林说。


作者:记者 林焕新 责任编辑:李达

最新发布

公众号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