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育宣传网

首页 > 要闻播报 > 正文

我省4部微电影在全国中小学生电影周被评为优秀作品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03日18:44 来源:教育时报

影片中,一个没有上过战场的退伍老兵,靠卖馒头捐助了无数受灾群众、贫困学生;影片中,小学生们为了争着扮演心中的英雄赵一曼发生了冲突……这是我省今年征集到的中小学微电影作品中的画面。



10月25日至30日,教育部、中宣部主办的以“光影百年致初心,伟大精神代代传”为主题的第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电影周在上海举办。



在10月30晚举办的闭幕式上,本届电影周优秀微电影作品名单正式公布,34部作品被评为优秀作品,我省选送的4部作品名列其中,分别是:《永远的红灯》(郑州市金水区农科路小学)、《信》(信阳市羊山新区第三小学)、《红色家风代代传承》(民权县实验小学)、《老兵》(洛阳市第四十六中学)。



郑州市金水区农科路小学的作品《永远的红灯》,故事的主体看上去只是姥姥和外孙女两代人参观吉鸿昌纪念馆,但展现的是老一辈如何让00后新生代理解革命志士的故事。学校老教师扮演的“姥姥”不仅在“外孙女”心中树立了理想信念,而且感动了每一位观众。



信阳市羊山新区第三小学,一所革命老区的学校。影片中,小学生们为了争着扮演心中的英雄赵一曼发生了冲突,老师怎么解决孩子们的矛盾?老师的一封信,对失落的孩子就是阳光和雨露。作品《信》如春风化雨,讲述着学校中每天都会发生的最普通的小事,却展示着教育成就人、塑造人的无限魅力。



民权县实验小学只有一台数码摄像机,但他们凭借着对影视教育工作的热爱和执着,拍摄出了抗美援朝老战士一家四代人的故事,不仅镜头打动人,那字字句句朴实的话语也浸润着观众的心田。



洛阳市第四十六中学的师生也在演老兵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个没有上过战场的退伍老兵,一辈子靠卖馒头捐助了无数受灾群众、贫困学生,人生接近尾声,他毅然捐献了自己的器官。老兵的儿子从不理解父亲,到终于为自己的父亲感到骄傲,经历了多少次心理波折?他们在学校的舞台上演,在破旧的厂房里演,在摄像机的镜头前演……无数次修改剧本,无数次重拍镜头,终于展现出了一个不平凡的灵魂。


今年,河南省教育厅在全省中小学开展了“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其中,由小学生学习报社承办的“灿烂花儿向阳开,童心向党筑未来”微电影作品征集活动评选出109部优秀作品。6月25日至6月28日,全省中小学微电影优秀作品评析与提升培训会在郑州召开。会议结束后,参会教师根据专家意见和建议,对作品进行打磨修改。根据第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电影周组委会名额要求,我省择优选送了5部微电影作品。


按照工作安排,我省也将举办第二届中小学生电影周。届时,将通过主题论坛、优秀作品展示、优秀影片校园巡映等形式,推动影视教育深入开展,促进广大中小学校将影视教育与落实“双减”任务相结合,与品德教育、学科教学、课后服务、家庭教育相结合,让优秀影视作品更好地服务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开展中小学影视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是丰富中小学育人方式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小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式。下一步,我省将继续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完善多方协同育人机制,优化影视教育方式方法,充分发挥优秀影视作品在爱党爱国情怀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思想道德建设、人文素养提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时报通讯员:史周攀)


二审:侯军锋 三审:刘肖 责任编辑:魏旭

最新发布

公众号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