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卷土重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打破了原有的宁静。南阳理工学院学子挺身而出,投身防控一线,让青春在抗疫一线熠熠生辉,用奉献彰显当代青年学子的责任担当。
2022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卷土重来,郑州市又开启了“抗疫”模式。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20级化工专业学生苏星萌第一时间向所在的郑州市登封市东十里铺村报名并签署保证书作为信息采集员参加全民核酸检测。
苏星萌随队下乡入户采集核酸
作为一名信息采集员,苏星萌深知自己的重要性,不惧寒冷,认真负责,确保把每个受采者的信息全部上传到位从而保证核酸检测顺利进行。期间多次跟随村委领导下乡入户,为行动不方便的居民采集核酸,在实践中彰显南工学子的担当,为疫情防控贡献青春力量。
家住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的卢盼盼,是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19级应用化学专业(中外合作班)的学生。放假伊始,他便响应号召,积极投身抗疫志愿服务工作,协助鄢陵县核酸第四轮检测工作,共组织检测2500余人,还参与社区路口值班站岗,与大家一起守到深夜。
深夜还在参与社区值班站岗的卢盼盼
虽然艰辛但他依旧迎难而上,克服困难,圆满完成所有工作。“抗击疫情并非只是医护工作者的责任,也是青年人的责任,大家同心协力,众志成城,终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他说。
张仲景国医国药学院20级中医专业的申晓颖,刚刚结束医院见习就回到家乡,报名成为一名防疫志愿者。“能再次参与家乡内黄县的防疫工作,我内心无比激动!”申晓颖说,换上防护服,那种沉闷的感觉让人感到不适,可想而知,冲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每天有多么辛苦!防疫抗疫,人人有责!作为一名医学生,对于抗击疫情更应该尽一份力量。
身着防护服的申晓颖
“当在防护服上写下自己名字时,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次特殊经历也为申晓颖的见习添上了光荣的“注脚”。
1月2日,由于新冠病毒的侵袭,许昌禹州按下了暂停键。身为一名共青团员,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20级应用化学专业(中外合作班)的邢奥淇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向所在社区西街社区报名,成为一名抗疫志愿者。随着新冠确诊病例的急剧增加,禹州也启动了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当得知医护人员短缺时,他毅然决然地奔赴高风险区域去担任核酸信息员的工作。一次核酸检测要完成600余人的信息录入,厚厚的防护面罩冒出的雾气和笨重的隔离衣无疑为工作增加了巨大困难,常常要忙到后半夜。在工作完成后,为了进一步了解社区居民的家庭情况,他还要深入社区进行人口与所做核酸情况的调研。面对困难,他不曾想过放弃,坚信在党和政府带领下,一定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正在进行核酸信息录入的邢奥淇
“大家不要睡了,疫情严重,现在快来做核酸检测!”1月9日凌晨1点多,安阳市汤阴县瓦岗乡郑家屯村的大喇里响起一声又一声紧急通知。此时,范蠡商学院18级工商管理专业的璩江苇已经在村委会核酸检测点,和医护人员、村干部一同准备为全民连夜进行核酸检测。
1月8日,安阳市在主动检测人群中筛查发现2例本土新冠病毒核酸阳性个案,紧急通告连夜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当晚,郑家屯村委干部在微信群中通知全民不要睡觉,等待核酸检测。自考研结束后便回家休息的璩江苇立即行动,积极报名参与村内疫情防控工作,听从村委会指导安排,进行二维码信息采集及录入系统,协助完成核酸采集。“在家乡疫情这么严重的时候,我是党员我先上,疫情不退我不退!”璩江苇坚定地说。
在核酸检测点工作的璩江苇
虽然村干部在前一晚已提前提醒过,但还是有许多村民已经睡着了。因此,全村1300余人的核酸检测,从凌晨一点多开始,一直到清晨六点多才结束。“一边等一边做,村里喊大喇叭,村干部们一个个打电话通知。”璩江苇回忆。从10号开始,每天核酸检测从清晨六点左右开始,中午左右结束集中采集,下午璩江苇就随医护人员到隔离人员家中入户采集核酸。按照安排,每天信息采集工作在村委会窗外进行,医护人员在村委会内隔着窗户为村民采集核酸。
璩江苇正是在窗外进行信息采集工作。户外工作,冬天寒冷,同时手带乳胶手套,又不便保暖,六轮核酸检测下来,璩江苇的手上已经生出了冻疮。“这不算什么,信息登记的工作量也不大,顶多对于年轻人来说起早有点困难。我在大学生联盟群里看到很多大学生在不同的地方做志愿者,有的人穿着防护服,连续8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他们才更辛苦。”璩江苇说。
“目前基层的物资是比较缺的,N95口罩、防护服、乳胶手套都比较短缺,也希望社会各界能够伸出援手。”采访结束时,璩江苇表示希望能借此机会向社会进行呼吁,“现在每天新增病例都很多,很多人都为此感到害怕,希望我们的城市能早日痊愈。”
没有一个冬天无法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南阳理工学院的学子们以实际行动助力一线抗疫,共同守望战“疫”胜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