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随着洛阳市西工区新远方培训学校线上支付渠道试验成功,洛阳市西工区9家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部实现“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线上选课、购课、消课、退费全流程交易。这意味着西工区在洛阳市率先完成通过监管平台实施线上缴费的业务,交易资金可以通过银行实现准确、实时的监管和划付,这一举措也标志着洛阳市西工区为参加校外培训的学生这一消费群体和校外培训机构提供高效、安全、便捷的资金监管服务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双减”政策实施一年以来,西工区坚持问题导向,采取多项有力措施,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加强领导担责任,部门联动成合力
西工区高度重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区委常委会专题听取汇报,明确由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并调整了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亲自任组长,使培训机构治理工作成为“一把手工程”。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服务行为的通知》《关于成立西工区“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的通知》《基础教育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方案》《西工区校外培训整治攻坚年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建立了由教体、文旅、科技、市场监管、消防、公安、民政、住建、卫健、大数据、各街道办事处为成员单位的联席会议制度,已召开联席会议7次,建立了日常分部门监管+定期联合执法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办事处网格巡查发现——上报相应主管部门——多部门联合查处——办事处网格巡查跟踪的工作闭环,保持对违规培训机构的高压态势。区教体局牵头按照办事处划分成立9个工作组,对辖区内无证培训机构进行关停。截止目前共组织联合检查7轮,出动2700余人次,关停违规机构300余家次。
宣讲政策促转型,加强监管保规范
“双减”政策出台以来,西工区教体局先后8次召开校外培训机构改革政策宣讲会,就国家教育改革及培训机构改革方向做政策宣讲解读,并要求参会机构提前谋划转型发展思路及方案,使国家关于培训机构整治的要求逐步深入人心,有效降低了机构的抵触情绪。组织西工区校外培训机构校长论坛活动,新东方、美林艺术、河洛古筝等3家机构就学科类培训机构转型发展介绍了先进经验。开展一对一政策解读劝导32家次,进一步引导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转型或注销。截止目前,共有18家机构转办非学科类培训,27家机构申请注销停办。
对申请继续办学的机构,西工区教体局一是按照《洛阳市教育局关于建立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的通知》要求,督促培训机构及时足额缴存风险保证金及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预收费监管,进行风险管控。对于未按时足额缴存监管资金和完成监管平台操作的机构,列入异常名单,提醒学生家长不再交费续课。二是组织消防、公安、市场监管、民政、卫健等部门,对机构进行“过筛子”式的严格检查,确保现存机构完全符合办学条件,教育教学行为规范。
排查分析做预判,“排雷灭烟”防风险
随着“双减”工作的不断深入,部分机构出现退费困难、非正常停业等情况。西工区一是通过日常排查、投诉、调研等方式,分析各机构存在的风险,形成机构风险预判。对存在重大办学风险的校外培训机构,密切注意此类机构各种动态,分析发展态势,建立“一校一案”;二是通过微信公众号、告家长书、家校沟通等途径及形式,对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无证培训、非法广告宣传、诱导交费等风险点进行提示,重点提醒学生和家长要提高自我保护和风险责任意识,全面使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每次缴费不得超过3个月,避免学费大额投入给自己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三是坚持“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信息公开、舆论引导”的原则,对出现的突发情况相关舆情预警线索或涉稳风险,根据《西工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风险应急处置工作方案》,及时启动应急处置程序,加强部门信息共享共处,通过与政法、公安、法院等部门联动处置,约谈不法机构,控制关键人员,稳定家长情绪,协调消课退费,引导诉讼维权,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双减”以来,妥善处置了昂立、睿展、朴新、优胜、爱贝、燕子科技等多家机构的“暴雷冒烟”事件。
明确目标、精准举措、严格执行,西工区的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区原有证照齐全学科类机构39余家,无证机构40余家。自“双减”工作开展以来,证照齐全学科类机构由39家压减到9家,压减率77%。9家已全部完成“营转非”变更工作,完成率达100%,并接受资金监管,监管资金350余万。非学科培训机构中,前期有证16家,录入全国培训机构监管平台9家,资金监管60万。西工始终坚持无证机构坚持动态清零,为760余名学生家长挽回经济损失250余万元;学科类培训市场进一步规范,野蛮生长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全社会支持和认可“双减”改革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
下一步,西工区将继续扩大社会监督,加大查处力度,推行网格化管理,让双减政策校外部分更加规范发展,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西工力量。
(河南省教育融媒体采编中心 通讯员 秦祎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