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育宣传网

首页 > 高等教育 > 正文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构筑“一六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打造人才培养新名片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12日16:43 来源: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河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升人才综合素养与行业需求的契合度,培养大学生面向未来、探索未来、创造未来的能力,近年来,学校立足“敢闯会创”创新创业人才的一个培养目标,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丰富课程体系、创新培养模式、搭建实践载体、营造浓厚氛围等六大举措持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初步形成了课堂教学为核心、创新训练为支撑、项目竞赛为抓手、孵化平台为载体,根植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一六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一、强化顶层设计,畅通体制机制


  (一)顶层设计构筑蓝图,规划引领持续发展


  学校“十三五”“十四五”发展规划均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素养明确列入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的核心要义。“十三五”规划提出“较强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十四五”规划提出“实践能力突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为两个发展规划和学校综合改革方案中的重要改革任务,且明确提出了具体发展路径和改革举措,持续引领着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的深入推进。


  (二)“十”式组织架构运行有效,制度健全保障到位


  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形成了纵向三级联动、横向多部门协同的“十”式组织运行架构,纵向联动链由学校、创新创业中心和学院三级架构构成,学校层面由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方向、规划重大事项,创新创业中心作为独立建制的处级机构,负责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整体推进,中心下设教研部、实践部、孵化部、嵩山书院办公室四个科室,分工负责,协同合作,共同承担日常工作的落实与开展。各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小组自主探索基于学院学科特点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有效承担学院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主体责任。横向协同链涵盖创新创业中心、教务、科研、学工、团委、科技园等组织机构,各机构围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目标形成了畅通有效的协调沟通渠道和运行机制。出台创新创业学分、创新创业导师、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业绩核算等多项管理文件,从师生两个层面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和热情,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制度和激励保障。


  二、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构建通识与专业分类递进、课内与课外相互融通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课程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和核心要素,学校将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全面融入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开设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创业通识必修课,分专业开设学科导论、理论前沿和实践前沿等创新通识必修课。鼓励教师持续开发创新创业通识、高阶和专创融合课程群,开设“创新创业与思维训练”通识选修课模块,设置《创新创业实践》必修学分,将第二课堂科技创新和实践服务活动成果学分纳入毕业资格审核条件。通识与专业、课内与课外分类递进、相互融通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逐渐形成,共同夯实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根基。


  (二)拓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专创融合新路径


  成立“嵩山书院”,组建实验班,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的书院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创新创业导师与本科生导师制相结合,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早进教师科研团队、早进实验室,积极参与科技创新训练与实践。持续探索专创融合新模式,举办专创融合教学工作坊,加强教师理念更新和专创融合教学设计与方法培训,鼓励教师将创业思维融入专业教学设计,将最新科研成果、学科前沿、行业实践前沿融入教学内容,强化启发式、探究式、小组合作式等教学方法创新,提高学习挑战度和难度,强化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加大过程性考核比例,推进以能力评价为核心的评价机制。


  三、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体系,开启实践育人新格局


  (一)加大实验实训实践平台建设力度


  理顺各类实验实训创新平台开放机制,各类平台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科竞赛、课外科技创新训练、实验室开放项目等形式面向全校学生开放。不断拓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累计建成364个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省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0个。


  (二)搭建校院两级、内外联动的创新创业实践载体


  探索“一空间多工坊”的校院两级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模式,为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提供全方位创业帮扶服务,落实学院在创新创业成果早期培育和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与10余家校外孵化机构建立常态化交流与合作机制,汇聚优秀创新资源,共建创新创业实践校外教育基地。


  (三)开启专思创融合实践育人新格局


  完善校、省、国家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体系,扩大覆盖面,加大经费投入,加强过程管理,优化监控机制。深入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三下乡”社会实践中,组建理论宣讲、乡村振兴、沿黄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大学生实践团队,引导学生深入基层和农村,感受国情省情民情,在实践锻炼中实现专思创融合育人。优化学科竞赛管理办法,建立依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竞赛榜单和专业自主设置结合的动态化竞赛分级体系,探索“一赛一院”赛事组织管理运行机制。创建“众创家园”等双创社团,自主开展课外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大学生朋辈互助成长效应明显。


  四、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弘扬校园双创新文化


  打造双创文化周、“青春领航”创新创业大讲堂、众创空间开放日、创客训练营、创客行人物专栏等系列双创品牌活动,常态化举办双创讲座、沙龙、论坛、政策与成果展、项目路演、培训与辅导等形式多样的双创活动近百场次,宣传普及创新创业教育政策与理念,弘扬创新创业文化,营造鼓励创新、敢于探索、宽容失败的环境和氛围,激发创新创业热情。


  在“敢闯会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引领下,学校多措并举,系统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取得了阶段性实效。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累计获得国赛奖项15项,省赛奖项近160项,连续五年获得河南省“优秀组织奖”。其他高水平学科竞赛每年省级及以上奖项千余项,荣获“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十五周年总结工作成果”优秀组织奖,河南省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优秀成果奖18项。郑航众创空间获得科技部火炬中心2021年“国家众创空间”备案。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形成了学校人才培养的新名片,受益学生在升学继续深造和就业竞争中的优势突出,综合能力和发展潜力明显,涌现出了以“全国劳动模范”彭晨晞、“出彩河南人”第四届最美大学生田博韬为代表的一大批具有较强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优秀毕业生。


  未来,学校将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继续服务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培养“敢闯会创”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引领,统筹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各要素的有机联动和协同推进,深度激发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活力,将创新创业教育在更高维度、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全方位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升级版,助推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二审:时高玺 责任编辑:潘彦坤

最新发布

公众号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