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育宣传网

首页 > 市县动态 > 正文

教育改革新风拂面满眼春

——周口市集团化办学助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11日18:34 来源:教育时报

“以前我们学校条件差,只有几十个学生。现在变化太大了,不仅校园环境美了,还有了很多先进教学设备和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真的是太开心了!”记者近日在扶沟县实验小学郑关校区采访时,四年级学生李婷婷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之前我以为集团化办学就是换个招牌,没想到会来真格!”


“我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变化,更没想到孩子各方面的变化更大了。”

…………


学校办得好不好、教育质量优不优,学生和家长最有发言权。接受采访时,家长们喜不自胜,你一言我一语,表达着对实验小学郑关校区的满意与赞誉。记者了解到,扶沟县实验小学郑关校区原本是一所几乎濒临关闭的学校,自加入集团化办学以来,发生了大变化。


近年来,周口市教体局把“优质、均衡、公平”作为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抓手,积极探索学区制、集团化、一体化、名校办分校等办学模式,有效缩小了区域、城乡、校际间的差距,整体提升了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先行试点,集团化办学激活教育改革“一池春水”


 教育公平,民心所向。该市坚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育作为最大民生工程,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然而,“让孩子能在家门口上一所好学校”,是很多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教育均衡、就近入学的最大期盼。


如何将新建学校迅速办成强校、如何让薄弱学校尽快强大、如何让城乡教育缩小差距……这些成了周口市教育主管部门亟需解决的一道迫切难题。


为此,周口市教体局多次组织调研组深入学校进行专题调研,广泛听取教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教育管理者的意见,召开教育行业意见咨询会,通过充分论证得出结论——只有通过集团化办学实施名校带动战略,辐射带动薄弱学校改换门庭,才是加快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有效途径。


 自2015年起,周口市首先在扶沟县率先推进教育办学模式改革,首选扶沟县实验小学作为集团化办学试点学校。


  扶沟县实验小学是当地一所“名校”。每年到新生入学季节,学校总是“爆满”,是城区典型的“大班额”学校。而处于城乡结合地带的扶沟县郑关小学在校学生却不足100人。为了有效缓解扶沟县实验小学“大班额”、扶沟县郑关小学生源不足的问题,2015年9月,该县将郑关小学纳入扶沟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成为该集团的郑关校区。


 “学校选派我带领10多名教师来郑关校区任教,首先对校园办学条件进行彻底改善。郑关校区的改变,家长看在眼里,就纷纷到学校给孩子报名,当时就招了300多名孩子。”扶沟县实验小学郑关校区校长何慧丽回忆当时报名的情景。


 好教师,是行走的学校品牌。义务教育学校发展不平衡,很大程度上是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存在着校际差异,集团化办学激活了扶沟县教育改革发展的“一池春水”——2016年,扶沟县新建的明德小学成为扶沟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金海路校区。该校区在2017年投入使用时,30个班级全部招满学生。2021年,扶沟县教体局把新建的金塔路小学作为扶沟县实验小学的第4个校区,报名招生时48个班级也全部满额。


在办学模式上,扶沟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采用“一校四区三统一”的联合办学模式,即一种办学理念、一个领导班子、一支教师队伍,四校区教学资源统一统筹、管理团队和教师统一调配、各项工作同步开展,全方位保障四校区共同成长。


“在管理架构上,我们实行扁平化管理,4个校区仅有4个领导班子成员,全部在校本部办公。校本部实行校长负责制下的扁平化管理,分校不设行政办公人员,实行教师自治。同时,我们教育集团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抓手,保障学校规范管理,自主研发了的‘互联网+教育’现代化管理平台——云管理,功能包含云党建、云教务、云家校、云文化、云德育五大版块。学校日常所有工作都是通过云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实时录入,评价即时反馈,平台智能分析,自动个性推送’。”何慧丽向记者介绍说。


2022年,扶沟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办学经验被河南省教育厅评为集团学校典型案例,并被认定为河南省优质教育集团。


目前,扶沟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在校学生有7469名,其办学模式已成为扶沟教育一张靓丽名片。此外,扶沟县为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在乡村推行“一体化管理”模式,采取“城带乡”发展思路,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一做法受到时任省委常委、河南省宣传部部长江凌的高度评价。

 

集群发展,多元模式打开优质教育“百宝箱”


为了进一步推动全市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工作走深走实,周口市把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列入2021年重点工作,出台了《周口市教体局等五部门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意见》,实行台账管理和月报制度。周口市政府先后召开3次工作推进会,有力推动了全市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工作走深走实。


郸城县教体局自2020年秋季起,在全县实施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结成5个紧密型教育集团——郸城县实验中学教育集团、郸城县第二实验中学教育集团、郸城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郸城县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和郸城县第三实验小学教育集团。2021年9月1日,郸城县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正式统一管理闫庄校区、罗堂校区、响盘校区,并制订统一集团规划、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明确主体责任和义务,做到机构健全、互通有无、互助合作。目前,郸城县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有在校生4214人、在职教职工293人。


“统一管理下的郸城县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分校与本部校区没啥区别,都是优秀的老师,孩子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变得更加阳光、自信、爱学习了。”郸城县集团化办学成果得到了诸多家长的称赞。


周口市淮阳区首先以淮阳区文正学校、淮阳区第二实验小学等区内优质学校为依托,分别就近选择区内的郑集乡七里河小学、大连乡段庄小学2所农村薄弱学校先行先试。同时,把淮阳区的豆门乡、鲁台镇、郑集乡等3个乡镇确定为集团化办学改革试点乡镇,将集团化办学改革全面铺开。


此外,淮阳区在先行试点、由点及面的基础上,采用“城区名校+新建学校”“城区名校+农村学校”“中心学校+村小学+教学点”和城乡互助联盟等方式,并采用“城区优质园+乡镇中心幼儿园”联合办学的模式,实现了集团化办学向学前教育延伸。另外,为盘活乡镇初中教育资源,淮阳区还确定了5所普通高中学校定点帮扶34所初级中学,通过教师交流、教研项目、资源共享等具体方式,着力提升薄弱初级中学的自身“造血”机能。


当前,淮阳区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全学段开展了集团化办学改革,全区共有集团化办学核心校63所、成员学校165所,基本实现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全覆盖,形成紧密型教育集团35个、联盟型教育集团8个、项目型教育集团11个、合作型教育集团8个,淮阳区文正学校教育集团七里河校区、淮阳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段庄校区近年来出现生源回流现象,成为乡村亮点学校。


“为积极支持改善办学条件,区政府设立并启动年度100万元的集团化办学专项资金,更好地支持‘强校带弱校、名校带新校’集团化建设。为此,还为成功创建的教育集团奖励2万元、年终目标管理考核奖励5分。”淮阳区教体局副局长黄文辉说。


2017年暑假,项城市教体局着手成立了项城第一初级中学教育集团、项城市第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项城市文化路小学教育集团等9个教育集团。


2017年,项城市新建学校项城市莲溪中学因位置偏僻、项城市第五初级中学因规模小,双双出现招生困难。2020年8月,项城市教体局将这两所学校列为项城市第二初级中学分校,实行“一体双翼”的管理模式(总校设一套领导班子和科室管理机构,分校建立两个相对独立的负责日常管理的机构),集团内部实行“六个统一”(统一领导、统一调配师资、统一教学与科研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招生、统一考核),教育教学管理实行“四个统筹”(课程计划统筹、教研活动统筹、教师培训统筹、考试和评价统筹),极大地提高了本教育集团的办学效益。该教育集团也因此被河南省教育厅认定为河南省优质教育集团。


“莲溪中学并入教育集团后,招生难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发展迅猛,现在已成为项城市初中教育优质学校。”项城市莲溪中学校长韩静媛说。


沈丘县采取“名校+薄弱校”“名校+乡村校”等“1+N”形式实施集团化办学,成立7个教育集团和58个教育集团校。比如,沈丘县思源实验学校周营校区,此前生源不足百人,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增加到400余人,集团化办学模式给这所地处乡村、濒临关闭的中学注入了活力。


2022年,沈丘县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被评为河南省首批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集团。


2021年,西华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实行“一个校长、一套班子、一个管理平台(钉钉平台+简道云平台)”的管理模式,理顺了各校区管理运行机制,被评为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集团。


当前,周口市共有义务教育办学集团80个,其中紧密型55个、联盟型21个、项目型2个、合作型2个,参与集团学校267个,占比7.8%,集团教师9078人、集团学生156494人。


“集团化办学是我市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实施集团化办学,促进校际合作,有力推动了优质资源的辐射和共享,是我市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路径。”周口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富生说。

 

(河南省教育融媒体采编中心 记者 丁玺)


二审:张红梅 三审:侯军锋 责任编辑:梁美玲

最新发布

公众号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