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育宣传网

首页 > 市县动态 > 正文

打造校外培训治理的“郑州模式”

发布时间:2023年02月20日18:41 来源:教育时报


2月15日,郑州市召开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治理工作新闻发布会,对文化艺术类、科技类、体育类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准入”标准;


2月15日,“郑州市学科类违规校外培训‘随手拍’投诉举报平台”正式上线启用;


2月15日,郑州市公布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及监督举报电话。


…………


一天时间,打出三记组合拳,记者深切感受到,郑州市在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上下了真功夫。作为全国9个国家“双减”试点城市之一,郑州市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多举措多角度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有效减轻,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规范学科类培训先行一步


“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这个目标正在逐步变为现实。”记者近日采访了部分郑州市校长和家长,他们对郑州提出的“双减”目标充满信心。


2021年10月,郑州市发布《郑州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措施》,郑州版“双减”正式开始实施。


在规范学科类培训上,郑州市要求从严治理校外培训机构。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和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郑州市还将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逐步压减,解决过多过滥问题;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存在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虚假宣传、与学校勾连牟利等严重问题的机构。


学科类培训机构有时间限制,严禁校外培训机构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培训机构不得高薪挖抢学校教师;从事学科类培训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教师资格;不得泄露家长和学生个人信息。


学科类培训时间不得与中小学校教学时间相冲突,线下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线上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00。线上培训要注重保护学生视力,每课时不超过30分钟,课程间隔不少于10分钟。


紧接着,2021年12月30日,《郑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收费管理通知》出台,要求从2022年1月1日起,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全面执行政府指导价管理。同时加强预收费管理,要求线下培训机构收费一般应于正式开课前一周内预先收取,不过早提前收取,培训收费时段与教学安排应协调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


2022年7月28日,郑州市某校外培训机构通过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成功完成线上售课、销课、退费全流程交易,交易资金通过郑州银行实现准确、实时的监管和划付。这是我省首笔通过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实施的线上资金监管业务,也标志着郑州市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资金线上监管业务成功落地。培训预收费全部进入培训机构培训收费专用账户,自觉接受教育、银行等部门的监管,有效防止了“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发生。


一系列举措,规范了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迈出了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的一大步。


为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设置“准入”门槛


科技类培训机构一次收费设上限,不能超过5000元;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4月底前启动登记工作;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不能从事学科培训……2月15日,郑州市召开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治理工作新闻发布会,正式对文化艺术类、科技类、体育类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准入”标准。


记者了解到,随着《郑州市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正式施行,郑州市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准入审核工作已经正式启动。《管理办法》要求,在设置条件方面,培训机构设置要符合《河南省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和管理指南》,对举办者、机构名称、开办资金、举办场所、组织建设、从业人员、规章制度等方面规定要求。在安全方面,培训机构举办场所除必须符合消防、住建、环保、卫生等规定外,办学场所所在楼层不得高于5层,同一培训时段内学生人均面积不得低于3平方米,需要较多设备、器材的机器人、科学实验等课程,同一培训时段内学生人均面积不得低于5平方米,应确保不拥挤、易疏散。


根据郑州市印发的《郑州市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和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各区县(市)将在4月底前启动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的登记工作。


《指南》中要求,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是面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以传授和提升某种体育技能为目的的校外体育指导、培训和训练活动。3 至 6 岁学龄前儿童、普通高中学生的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参照执行。教学人员必须是非中小学、幼儿园在职教师,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备与所开展体育培训运动项目相应专业水平的培训能力,具有一项或多项相对应的资格证书。


郑州市已经启动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审核登记工作,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对原接收的1532家证照齐全的机构重新办理审核登记,过渡期为2个月时间,到4月10日重新审核登记完毕,原办学许可证收回。逾期没有进行重新审核登记的机构,不得从事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


根据要求,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必须按照申请办理的内容范围、年龄段开展培训,不得从事学科类培训。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开办设立必须先取得各县(市、区)文广旅部门颁发的“办学审核同意书”,才可以办理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法人登记证。在同一县(市、区)域设立分支机构或培训点的,均需按照“一点一证”审核;跨县(市、区)域设立分支机构或培训点的,需到分支机构或培训点所在地县(市、区)文广旅部门审核登记,办理“办学审核同意书”。


完善体制机制,确保工作落地见效


“以前小区周边都是培训机构,各种广告满天飞,现在很多违规机构都关闭了,广告也少了。”家住郑州市惠济区英才街附近小区的一位学生家长对记者说。


据记者了解,为全面做好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郑州市从大处着眼,细处着手,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统筹协调,不断夯实治理成果。



构建“四个体系”。郑州市着力构建高位推进、统一领导、部门协同的组织体系。组建了郑州市委、市政府领导担任双组长的“双减”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工作专班,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和重点任务单位“周例会”制度。构建主体明确、边界清晰、破立结合的政策体系。出台“双减”主方案和校内校外两个子方案,围绕规范校外培训方面出台指导性文件75份,联合民政、市场监管、科技、网信等部门,共同构建“1+2+N”的政策体系。构建责任明确、统一指挥、全面覆盖的监督体系。将“双减”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和督办内容、教育督导“一号工程”;成立以市纪委书记为组长的“双减”监督工作领导小组,构建“1+16”监督体系。构建线上线下、内外结合、纵横贯通的宣传体系。编发“双减”简报(快报)200余期,组织县(市、区)教育局局长走进新闻直播间解惑答疑,真正做到“电视有画面、电台有声音、网络有推广、纸媒有报道”。


严把“四个环节”。严把摸排审查环节。全面摸排,逐一登记造册,逐个逐项审查,做到全覆盖、零容忍。严把分类管理环节。郑州市教育局与科技、文广旅、体育等部门召开20余次座谈会,1682家校外培训机构(含“学转非”)已全面分类移交。严把日常监督环节。开展党建“三联三创”活动,一对一、点对点指派党建指导员108名;建立培训材料审核和分类鉴定机制,成立学科类鉴别专家委员会,组建鉴别专家库;开创性提出“区县包乡镇、乡镇包社区、社区包小区、小区包楼长”四级包保制,构建部门协同、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网格化监督体系等。严把风险防范环节。坚持底线思维,积极协调督促培训机构清偿薪资1093.7万元、依法退费1.81亿元。同时,郑州市政法、教育、公安、市场监管、信访等部门对存有风险隐患的培训机构实施约谈制度,有效杜绝风险隐患问题二次发生。


确保“三个依法”。依法设计,确保“调转”工作有序有效。积极协调对接市、县两级编制部门依法赋予科技、文广旅、体育部门校外培训机构监督管理和审批职能,确保移交接收、后续管理合法有据;开辟简易注销登记“绿色通道”,保证重新审核登记的稳妥性;“同审联批”,创新“合署办公”,教育、科技、文广旅、体育四部门统一移交,同步审验;创新“旧证新用”,做到“一站服务,只跑一次”,保证分类审核交接的便捷性;“分期分批”,科学安排工作周期,保证校外规范治理的有序性。依法监管,杜绝培训费用“长腿跑路”。出台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政府指导价(含高中阶段);日常预收费监管采取银行托管和风险储备金“双保险”模式,学科类培训机构风险储备金达到4810万元;市县设立专项监督举报电话和邮箱,严格规范合同票据使用。依法整治,严打“地下”隐形变异行为。大力推动综合执法,配齐配足教育执法人员,将科技、文广旅、体育、网信、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纳入执法队伍,实施“单查联动处置”或“联检综合执法”,对违规培训行为依法打击。


“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下绣花功、啃硬骨头’,才能确保工作落地见效,赢得群众的‘双减’共识。”郑州市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专班负责人表示。


(来源:河南省教育融媒体采编中心 记者 杜帅鹏)



二审:杜帅鹏 三审:侯军锋 责任编辑:梁美玲

最新发布

公众号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