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育宣传网

首页 > 高等教育 > 正文

谈经验、话心得! 河南高校“中坚力量”热议省高教学会学术年会

发布时间:2023年02月26日21:04 来源:本文为特约稿件

2月25日,以“产教融合 协同发展”为主题,由河南省教育厅指导、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主办、河南工业大学承办的“第三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暨2023年学术年会”在郑州举行。会议邀请了全国教育界与企业界的嘉宾,共商共议深化产教融合内涵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发展趋势,服务我省区域经济和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参会嘉宾场内聆听、场外热议,让我们一起听听部分高校参会干部的感想和体会吧!


郑州大学教务处



深化产教融合 提高创新质量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除夕夜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我们与2022年作别;在春暖花开之际,我们迎来了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春节团拜会上引用过王维的诗句“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河南省高等教育事业经历了2022年的坎坎坷坷之后必定会在2023年迎来新的发展。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就在这样一个继往开来的重要时刻召开了。


会上,教育厅相关领导以及各位河南省高教学会高级顾问做了以产教融合、协同发展为主题的报告。产教融合是一种创新形态,能够突破教育与产业之间的藩篱,贯通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之间的联系,可以有效集聚各方创新要素,有效提升科技创新的能力和实效,助力科技自立自强,进而更加突出创新的核心地位和引领作用。结合郑州大学办学定位以及服务国家和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办学方向,针对产教融合、协同发展工作布局,我们有以下几方面思考:


一方面,要提升高校的创新能力。高校要抓住国家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契机,统筹推进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融合,支持建设对接区域传统优势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学科,强化高校创新能力发展的导向性,推动高校创新供给侧与产业发展需求侧紧密对接,构建高校与产业、行业、企业多元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不断提升原始创新、基础创新、集成创新和协同创新的能力。


另一方面,要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要通过市场机制引导企业用足用好产教融合相关优惠政策,积极参与高校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为高校提供科研创新的课题源头和要素支持,努力把高校科研资源转化为企业技术创新的良田沃土。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要服务国家、放眼长远,联合高校加快攻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努力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


同时,还要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引导高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等组建产教融合联盟,共建产教融合科技园区、众创空间,搭建促进产教供需信息对接等服务平台,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一体发展,促进科技成果及时转化和产业化,形成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移和产业化的完整链条,为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供助力。


河南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河南省高教学会产教融合管理服务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朱显峰



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汇聚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资源优势、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实现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产学研主体的协同创新,对新时代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具有重要意义。2月25日,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召开了以“产教融合、协同发展”为主题的第三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暨2023年学术年会,聆听了与会领导、专家和企业家的报告,感触颇深,深感河南省在推进产教融合创新发展,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绩。建议在如下方面可以进一步发力:


一、构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体系。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创新联合体,联合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重点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二、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一是高校以人才培养为抓手提升人才链,根据市场和行业企业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向,通过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和新兴产业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加快推进新工科建设,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把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培养造就面向行业未来发展的学术精英、行业领袖和其他社会英才,推进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二是强化企业创新资源要素集聚能力,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产业集聚。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成为应用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共同体,围绕国家重大产业布局,加快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大力培育工程技术人才、科学人才、引领人才。深化产教融合,完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支持领军企业与高校联合办学育人,培养一大批卓越工程师和大国工匠。三是畅通创新人才流动渠道。破除人才流动中的体制壁垒和机制障碍,畅通科技人才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流动渠道。推动人才跨领域、跨区域、跨部门一体化配置,促进城乡、区域、行业等之间人才顺畅流动。搭建人才沟通交流平台,为高层次科技人才开设绿色通道,加速科技人才向产业应用端集聚,服务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区域经济和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河南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  梁存良



绿城春意浓,迎宾聚群贤。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暨2023年学术年会于2月25日在郑州顺利召开,河南高教同仁共聚一堂,总结产教融合改革成效,共商协同发展大计,共谋双一流创建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创新路径,作为与会者,我感受至深,受益匪浅。


本次会议是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宣讲会、落实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三教协同和三融, “产教融合”是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关键举措,是高等教育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系统观念, 要以加强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为抓手,深化产教融合,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本次会议是高质量推进产教融合的任务部署会。过去几年,河南高校在省委、省政府和教育厅的领导下,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协同发展新模式,建立了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发展机制,取得了丰硕成效。同时,毛杰厅长、刁玉华副厅长分别就扎实推进产教融合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又提出了新要求,做出了新部署,为我们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高校将按照领导指示,在高质量服务现代化河南建设中竞相出彩。


本次会议是扎实推进产教融合改革的视野开阔会和工作谋划会。浙江农林大学和东莞理工学院的产教融合理念和做法,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正如东莞理工学院马宏伟校长所讲,实施产教融合,困扰我们的不一定是办学经费,这两所高校的成功做法让我们看到了推进产教融合改革中最缺少的是理念和思路,应该说,我们每所学校的资源都是有限的,我们可以跳出教育办教育,借船出海,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实现多主体共赢。


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传统路径依赖,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培育特色优势专业集群,推行校企协同育人,为河南双一流创建和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做出更大贡献。


河南工业大学明德书院院长、河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评估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  谷存昌



在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暨2023年学术年会上,聆听了毛杰厅长、刁玉华副厅长等领导和专家的讲话、报告,倍受鼓舞。河南省教育厅发布一系列产教融合文件,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创新发展,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新机制,打造高等教育发展新格局。河南高校落实推动产教融合,强化协同发展,构建高水平育人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人才培养结构调整要进一步结合需求导向。强化就业市场对人才供给的有效调节,注重发挥行业组织人才需求预测、用人单位职业能力评价作用,高校、企业、行业等利益共同方一起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发、教材编制等,促进学生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


二是学科专业建设要进一步突出内涵建设。强化统筹布局,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发挥高校育人优势和特色,分类分层发展,百花齐放。尤其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发挥育人协同作用。


三是引企入校要进一步给予制度保障。出台相应的文件制度,给予企业在参与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政策支持,增强企业积极性,避免一味公益性带来的短期和不可持续性。高校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四是师资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强化产教融合。应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管理人才到学校任教,高校组织青年教师到企业学习,了解社会发展最新需求,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强化理论和实践的再融合,促进育人能力水平的再提升。


郑州轻工业大学教务处处长、河南省高教学会副秘书长  孙玉胜



产教融合,重在融合,旨在发展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加密切,产教融合协同发展已成为校企协同育人的新模式。从产教结合到产教协同,再到产教融合协同发展,产教关系的嬗变也表明校企协同育人进入更高的新阶段,我们必须能够从立足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的高度深刻认识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的新阶段。


产教融合协同发展,重在融合。产教融合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和难题之一就是产教两张皮,产教融合度不足,因此,如何融合就成为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的关键问题,要在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在专业、课程、实验室、教材、师资等人才培养的各方面进行共建,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优势互补,相互驱动,协同发展的融合模式。同时,主动对接区域经济产业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建设现代产业学院、行业特色学院、未来技术学院等,打破固有的培养范式,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


产教融合协同发展,旨在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坚持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深化产教融合是创新型人才培养最有效的途径,是解决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的重要举措,是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安阳师范学院教务处



安阳师范学院校地协同助力师范生成长


安阳师范学院始终坚守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初心使命,面向豫北,与安阳、鹤壁、濮阳三市人民政府联合,与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濮阳职业技术学院豫北三所拥有师范专业的高校协同组建并获批河南省豫北“三市四校”教师教育联动发展共同体。共同体加强校地协同组织领导,成立校地协同工作委员会,创新师范生培养机制,做到“八个共同”,助力师范生成长。


共同建设基地。选择100所豫北中小幼学校,作为共同体高校教师教育实习实践基地,由共同体统一签订协议,统一挂牌命名,由当地政府协调,统筹安排共同体师范生教育见习实习研习。


共同遴选导师。每年遴选100名豫北中小幼优秀教师,特别是教学名师,作为共同体校外“双导师”,参与共同体高校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业辅导和论文指导。


共同研讨课题。每年设立100项教师教育研究课题,吸纳豫北中小幼教师共同参与,组建由高校教师和中小幼教师构成的课题研究共同体,联合申报项目,联合开展教改项目研究。课题研究共同体获批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师发展创新团队。


共同推动教改。开展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改革,构建了融能力导向、行动研究、内外融通、导师互聘、合作共赢“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引导师范生结合基层教学一线实际,开展毕业论文选题与研究,真题真做,把论文写在基层教学一线,服务豫北教育发展。自2015年试点至今已有四所高校8届毕业生参与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实践,完成高水平调研报告600多篇,高质量毕业论文2500多篇。一体化教改成效明显,获批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共同组织培训。实施“国培”“省培”项目,共同制定方案,组建培训团队,为豫北中小学培训骨干教师3000余人次。安阳师范学院获批河南省豫北教师教育研修院。针对安阳地方文化特色,共同开展甲骨文教育进校园培训,获批河南省甲骨文教育特色学校14所,培养甲骨文优秀师资400多人,编写甲骨文通识教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共同开展支教。组织共同体高校师生开展支教扶贫和推普脱贫攻坚活动,近年来,安阳师范学院先后有3000余名毕业生报名参加“西部计划”,302人奔赴西部圆梦支教,76人留疆扎根教育事业,涌现出相约赴西部宿舍“三姐妹”“四兄弟”等一批支教服务典型。安阳师范学院牵头开展的“同心同语同行、助力推普脱贫”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入选教育部推普助力脱贫攻坚案例集,受到教育部、团中央致信表扬。


共同举办活动。每年举办教师教育文化节活动,开展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优秀教案评选,组织教学观摩,强化师范生“三字一话”训练,共同提升师范生教书育人本领。共同组建彰德卓越教师训练营,选拔优秀学生参与全国、河南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获得了优秀成绩。


共同传承师风。安阳是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共同体高校坚持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融入校风学风,让红旗渠精神进课堂、进科研、进实践,贯穿师范生培养全过程。增设《红旗渠精神与大学生成长》通识必修课,开展课程思政改革,把“红旗渠精神我来讲”作为师范生课程思政品牌常抓不懈,传承红色基因,厚植“不怕吃苦、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教育情怀。邀请河南乡村最美教师张玉滚、河南省优秀特岗教师校友任明杰等来校做报告,培养学生服务乡村教育的责任担当,倾力打造“红旗渠”牌师范毕业生。安阳师范学院毕业生报考特岗教师积极踊跃,2000多名优秀师范毕业生入职河南特岗教师,其数量位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新华网、党建网等多家媒体进行报道。


许昌学院教务处副处长、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理事  吴迪



产教融合创新发展新途径  行业需求促进育人高标准


产教融合下人才培养建设的模式构建要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培养地方性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高校将由一维主体变成多维主体,不再是单线的达成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而是由行业的龙头企业协同参与到育人全过程中,使得高校在育人的目标、过程及方法上得到了优化,实现学生到员工的“零过渡”,同时使学生在行业认知的基础上反馈自身的学习行为。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达成“三赢”的态势,高校提升了培养质量,企业减少了招聘和适岗成本,学生明确了定位实现顺利就业。许昌学院在深化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突出应用型,创新适应产业链的培养模式等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


成立学校、企业、政府、产业协会等多方共同参与的产教融合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标准、课程体系、考核评价办法、平台建设方案等,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共同建设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校企融合式模块化课程,将行业企业共性技术吸收在课程中,组织行业企业专家深度参与教材编制,建设一批高质量校企合作课程、教材和工程案例。构建功能集约、资源共享的“产学研转创”一体化协同创新平台,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多元协同育人。


在教学实效性方面,学院立足河南省的行业人才需求,创新开拓了以学分制为根本的人才培养创新路径,实施具有地方特色的协同教学育人模式,重点打造电力装备智能制造、新材料与绿色化工、食品医药与健康等产业学院,制定《许昌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管理办法》,将产业学院打造成为教学科研生产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学生创新实践实训基地。成立产业学院理事会,负责对产业学院办学中有关专业群建设、课程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行业企业专兼职教师选派、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重大问题进行审议决策。工程教育理念与企业需求联动发力,实现了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迭代、面向行业创新链条的动态跟踪、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匹配、生产流程与递进式教学融通。


南阳理工学院教务处处长  朱清慧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报告之际,在奋力推进河南省本科高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进程中,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召开本次“产教融合、协同发展”为主题的学术盛会,高校教学、科研主要领导和企业专家齐聚一堂,共商发展,积极探讨、交流我省高校提升创新能力、深化内涵建设、更好更快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建设现代化河南的路径、举措和成效,会议召开得非常及时和成功,对我省高校的改革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推动作用,为下一步做深做实产教融合、深度推进协同发展提供了理论借鉴和优秀案例。刁玉华副厅长的主题报告,站位高远,意义重大,全面总结了我省在推进产教融合方面的改革举措和取得的成效。近年来,我省面向新兴产业需求,布局了一批工业设计类软件学院、重点产业学院、特色行业学院等,积极探索和实践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同时,积极推进一流专业建设和专业评价改革,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此会,提高了认识、增强了信心,明确了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创新发展,踔厉奋发,河南高等教育改革可圈可点,河南高校的明天将会更美好!


平顶山学院教务处处长、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理事  鲁书喜



2月25日,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暨2023年学术年会”在郑州举行,会议以“产教融合 协同发展”为主题,传达了河南省高等教育的几个信息。


一是做强高等教育的决心。河南高等教育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提供优质教育资源,202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53.13%,比2012年提高25.91个百分点。河南学子上大学特别是上好大学的机会有了明显的增长,但这与河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还不匹配,与周边省市还存在有一定的差距。为此河南省统筹推进高校布局、学科学院和专业设置优化调整,加速发展高等教育。本次会议从出席领导的规格和发言,从合作企业的质量和数量,从会议的议程和成果,诠释了河南高教对“科教兴省”和准确把握,对做大做强河南高等教育的必胜信心。


二是提升科教创新的信心。2021—2022年,河南省高校积极主导和参与了嵩山实验室等6个省级实验室、21家省中试基地和25家省产业研究院建设和运行,为搭建一流创新平台、建设国家创新高地贡献出河南高等高校的力量。本次会议协调河南省18所高校,与百度开展产教合作,进一步提升了河南省高校的创新源头供给能力和动力。


三是提高人才质量的恒心。高质量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初心和使命,产教融合是提高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河南省本科高校与900多家企业开展了校企合作,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国内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达到35%以上,包括华为、百度、科大讯飞、阿里巴巴以及双汇、宇通、瑞贝卡、想念等国家国内知名之前。本次会议,在总结表彰产教融合品牌的基础上,郑州大学等8所高校与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新一批的产教融合项目,为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支撑。


河南警察学院教务处处长  周静



高等学校“产教融合 协同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2月25日,由河南省教育厅指导、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主办、河南工业大学承办的“第三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暨2023年学术年会”在郑州举行。会议以“产教融合 协同发展”为主题,邀请了全国教育界与企业界嘉宾共商共议产教融合内涵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发展趋势。


通过会议的学习,结合我校的相关实践,在产教融合实施过程中,我认为有以下问题值得思考:一是对产教融合的认识不到位,推进产教融合的力度不够。产教关系从产教结合到校企合作,目前进入了产教融合的新阶段,高校人才培养正在发生制度性变革,但部分产教融合项目的实施还停留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校企合作层面,不能有效实现产业与教育的融合促进。二是对产教融合的研究实践不全面,部分产教融合工作存在一定困难。由于公安教育面向公安一线,服务公安实战,其人才培养有一定特殊性,最终目的是保障国家和社会安全稳定,因此公安专业在产业领域的合作对象范围较小,部分公安专业实施产教融合存在诸多局限,需要进一步探索。三是学校和企业可以通过产教融合互惠互利,推进教育和产业协同发展,但部分产教融合项目成果并不显著。一方面,高校缺乏商业思维,在配合企业进行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发展方面后劲不足;另一方面,企业在产教融合过程中,难以深度融入教育教学,无法促进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高效衔接,一定程度降低了产教融合项目的社会效益。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一是立足“两个大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的新阶段,准确把握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的新形势,加大力度切实推动产业和教育双融合双促进。二是坚持“四个面向”,强化协同联动,着力拓宽多元参与的产教融合路径。以公安院校为例,可在持续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的基础上,创新校、企、局合作机制,探索构建校企局发展共同体,形成产教深度融合的良性互动模式,加快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警务人才,更好地服务河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三是坚持“创新提质”,激活发展动能。以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为抓手,结合高等学校和产业发展实际,加强产教融合项目实施过程的指导监督,提升产教融合的特色、质量和水平。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教务处处长 孙文杰



以“产教融合 协同发展”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2月25日,以“产教融合 协同发展”为主题的“第三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暨2023年学术年会”在郑州举行,作为省高等教育学会理事,有幸聆听了毛杰厅长的讲话和刁玉华副厅长的主旨报告,以及沈希、马宏伟、李成伟、刘先省、王新武、刘丰、孙君庚等领导专家的精彩报告,收获颇丰,感触良多。


一是主动担当,提升学校服务能力。“产教融合 协同发展”,可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融合,是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应用型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我校作为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主动担当作为,立足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目标,精准对接行业产业需求,以培养适应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扎实系统专业知识、较高人文素养、较强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打造集“产、学、研、转、创”多功能、多主体深度融合的新型办学实体,推进“四融三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下一步要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融合,全面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二是精准对接,建立产业与行业学院。我校依托学校学科专业优势,重点聚焦对接区域产业、行业发展需求,积极打造“财经+科技”和“财经+教育”特色专业集群,联合行业领军型企业,聚焦高端产业创新人才培养,相关学院与行业企业分别构建用友新道数智产业学院、律信财经产业学院、芯云产业学院、数字贸易产业学院、旅游现代产业学院、财经服务学院,下一步要借鉴东莞理工学院、河南工业大学等高校好的经验和做法,跨越校企之间的“藩篱”,共建共管、共融共享,不断提升我校原始创新和服务能力。


三是创新机制,培育应用型人才。我校积极探索学校与企业融合创新、合作育人新模式,构建了“112466”产教融合工作体系,引导产教融合健康持续发展,推动学校实践育人模式创新。我校分别与建行河南省分行、海信集团、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省国际贸易网商协会、九阶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等企业签署共建产教融合基地合作协议,精准对接服务河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下一步要构建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的良性互动模式,加快培养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河南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教务处处长、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理事   张学领



加大产教融合力度  助推我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2月25日,以“产教融合 协同发展”为主题,由河南省教育厅指导、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主办、河南工业大学承办的“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暨2023年学术年会”在郑州成功举办。与会领导与专家围绕深化产教融合内涵、现代产业学院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精彩的政策解读与案例分享,获益良多。下面结合参会学习内容和我院产教融合实践谈几点自己的感悟。


一是整合资源促共赢。近年来,我院先后与深圳好家庭、福建舒华体育、北京融梦科技、河南喜动科技等相关行业龙头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围绕体育产业协同创新空间打造、科学运动与健康促进、智慧体育消费场景构建等领域进行产学研深度合作。“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新型智慧体育设施应用技术科研成果转化平台”“郑州大学体育学院运动与健康促进中心”分别荣获2022年河南省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品牌项目。我院将以产教融合品牌项目获批为契机,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开辟产教融合工作新局面。 


二是创新模式育新人。我院将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大提出的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目标,推动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关于产教融合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在产教融合中促发展、育新人,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推进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完善产业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与创新型河南相适应的高等体育院校,主动融入河南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三是产业化运营助发展。下一步,我们将紧扣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对接战略新兴产业和战略支柱产业,持续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探索构建现代体育产业学院发展新模式,立足产业行业谋发展,更好地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黄河科技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机关第三党总支书记、教务科研处处长、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理事、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  李高申



数字赋能产教融合  培养高质量应用型创新人才


为期一天的省高教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暨2023年学术年会亮点频出、精彩纷呈。毛杰厅长的致辞让我们倍受鼓舞;刁玉华副厅长的主旨报告为高校产教深度融合谋发展、明方向、指路径;沈希校长、马宏伟校长、兄弟高校、企业专家的报告,紧扣主题,既有深度的理论思考和研究,又有丰富的实践探索和经验,让我感触颇多、受益匪浅。结合参会学习情况,就坚持立德树人,培养高质量应用型创新人才谈三点思考。


1.坚持服务需求,共建校企融合课程。课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课程建设要以产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校企共同研究商定人才培养方向,共同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产教融合”课程体系,共同开发“产教融合”教材,共同建设“产教融合”案例库等教学资料,让产业的实际需求真正反映到课程中来、体现到专业建设中。


2.坚持双师双能,共享校企优质师资。师资是人才培养的根本。校企深度融合,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为关键,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通过短聘临聘、互聘共建等多种形式,建设形成校企共享的高素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3.坚持数字赋能,共创校企合作平台。校企合作平台是破解产教对接不畅、协同发展脱节和数据信息孤岛的有效途径。校企共建现代产业学院、特色行业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等,探索产学研用深度合作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学生就业等为一体的全体系数字化平台,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供给侧与行业产业需求侧全方位融合。


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教育强国的实现,作为应用型高校,我们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贯彻落实好本次会议精神,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培养高质量应用型创新人才贡献力量。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科研处处长 降雪辉



扎根中原沃土  践行责任担当


这是一场求真务实、砥砺奋进的高端盛会,思想在交融,共识在凝聚,高校和企业都在努力践行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河南高校要扎根中原,融入地方,面向行业,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一是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增强学科专业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配度,打造契合地方需要的特色学科专业群;二是建立校政行企深度合作机制,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三是走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之路,实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四是走教学科研两翼齐飞的发展之路,坚持教研结合,潜心应用型研究,实现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五是走开放办学之路,不断完善内部治理,增强外部协同,实现多方联动,开展实质合作,如共同创办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建设实验室、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研发、共同锤炼高素质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等;六是走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之路,立足自身求发展,深耕细作,永葆本色,彰显特色;七是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之路,不断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八是把准时代脉搏,紧扣产业需求,与时俱进,超前谋划,主动出击,主动作为,服务和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践行立德树人使命担当。


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郑州财经学院教务处副处长  尹新富



发挥产教融合优势,促进协同发展


2月25日,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暨2023年学术年会”召开,有幸聆听了刁玉华副厅长的主旨报告和8位高校领导专家围绕产教融合经验发言,使我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深化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重要意义有了进一步认识。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一定要牢固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要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地合作、产学研合作教育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做法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党的二十大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在我们面临经济发展转型、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推进产教融合、协同发展对于建设教育强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意义愈加凸显,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等教育自身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


应用型本科高校满足需求的人才和科技供给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内生动因,当前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要进一步扩大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能量资源,整合“政、行、企、校”各类资源;要在聚力创新中求突破、攀高峰,瞄准战略需求,聚合优势突破纵深,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的改革;在产教融合中能够促发展,育新人,探索构建教育产业深度融合的良性互动的模式,加快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在新征程上,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牢固树立教育的中心地位,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的融合发展,更好地发挥教育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服务引领作用;完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实现师资、技术、设备等资源在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中的全面共享与互通互融,推动产教融合成为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促进就业的“稳定器”、人才红利的“催化器”;更好的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行业发展。


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教务处副处长、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  胡威威



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教务处 崔璨



谋新篇、启新程,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新体系


2月25日,以“产教融合 协同发展”为主题,由河南省教育厅指导、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主办、河南工业大学承办的“第三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暨2023年学术年会”在郑州举行。上午举行了开幕式和授牌签约仪式,下午,来自省内外的8位高校领导专家围绕产教融合谈经验、提方案、绘蓝图。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为我们深化产教融合、锚定两个确保、服务十大战略、培养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进一步明晰了路径、指明了方向、开拓了思路。


一是要打开思路、转变观念。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将产教融合之路走深做实是必由之路。这种理念转变,不仅是从学校领导层面、职能部门层面、二级学院层面,甚至到一线教师层面、全校学生层面,都要凝聚共识、深化认识。要秉持开放办学、产学政企研联动的思路,聚力聚智聚能,共育时代新人。


二是要借力使力、顺势而为。刁玉华副厅长在报告中指出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要增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配度,高校人才供给侧改革要对接产业供给侧需求,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省委省政府“三个调整优化”的指导下,要对接河南产业发展做好学校学科专业布局规划调整,在保留特色专业的同时布局特需急需、新兴交叉、未来产业,并做好传统专业的重塑升级、优势专业的锻强提质。


三是要融合融入、融通融汇。东莞理工学院将学校人才培养与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的产教融合经验给我校极大启示,要想做好产教融合,就要在融字上下功夫,以构建现代化产业学院为抓手,在体制机制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材编写、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习实践、毕业论文(设计)、评价体系、数字化转型、资金投入使用等方面,将学校与企业深刻交融,加快构建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格局。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  关中梅



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说,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是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的有效举措。高职院校要坚定职业教育类型自信,对接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构建高水平产教融合生态圈,努力写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美丽画卷,走好职业教育特色发展之路。


作为地方高校,要聚焦属地,加快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做好专业服务地方产业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以双高专业群为核心,构建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重点专业群。开展“专业精准服务产业发展和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双论证,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国家级职教专家来校把脉问诊,逐一论证学校专业群服务地方产业的贡献度、支撑度和引领力,确定能够有效服务地方产业领域的专业群,以呼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和河南省十大战略。要携手龙头,着力构建政行校企命运共同体,优化产业、行业、企业、专业、学业、就业“六业联动”机制。今后,我校要继续深化与黄河科技、西继迅达、远东传动轴等企业的合作,办好华为鲲鹏、西继迅达电梯、远东学院等产业学院,开展深层次、宽领域、高质量合作,搭建集课程开发、实习实训、技能培训、技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产教融合平台,校企共建现场工程师工作站、入企教师工作站,积极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助力许昌争创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二审:时高玺 责任编辑:任万辉

最新发布

公众号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