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年届50,脸上却总是洋溢着如火的热情,脚步匆忙,总显示着无穷的力量。她,就是禹州市北街小学的家委会主任——张珍。“我是来奉献的”,这是她面对学校工作时的口头禅,也是她身体力行践行自己身为家委会主任的终极目标。
她,就像一团火,烧到哪里,哪里就火热一片。2023年,疫情期间,线上课重启。为了配合老师的工作,减轻老师负担,以保证老师有更多精力投入教学,取得更好教学效果,她打了几十个电话,逐个动员全校家委会成员,承包了班级教学任务之外的所有杂务,包括作业督促、早读背诵打卡、防疫填报、安全工作、学生心理疏导等各个方面。为了让学生准时早读,她带着家委会成员每天早上6:00准时出现在各自负责小组的腾讯会议直播间,监督孩子们认真早读、打卡。有迟到或未完成任务的孩子,就一个个联系家长沟通,直到所有孩子完成任务为止。从早到晚,不辞辛苦。在她坚持不懈的督促下,在全体家委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在疫情期间,依然坚持早睡早起,作息规律,作业提交及时,整个班级比学、拼搏的学习氛围红红火火。开学后,孩子们不仅没有疫情懒散后遗症,还养成了受益终生的好习惯。
她,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2023年3月,三一班的班主任董老师要参加为期两周的许昌市县级骨干教师培训,因担心班级管理问题而纠结不已。她知道后,主动找到董老师说:“放心去学习吧,有我呢!咱出去学习是为了更好教学,都是为了工作,我全力支持你!”面对热情如火的张珍主任,董老师感动不已。
随后的两周时间里,她迅速切换成了三一班班主任模式。每天早上早早到校等着学生,安排学生打扫卫生,协调课任老师上课,中午组织学生就餐、午练。在她的组织协调下,班级活动有条不紊开展,孩子们的学习也平稳有序。这期间恰逢甲流爆发,有好多孩子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除了每天更加注意卫生打扫,还每天一遍遍在教室喷洒消毒药水,晚上打开紫外线灯消毒,还要反复提醒带药的孩子们及时吃药,给不舒服的孩子量体温,联系家长。当得知一个孩子晚上发烧在诊所看病时,她立马下楼,买了礼物去诊所探望,了解孩子病情,孩子奶奶感动不已。其实,这段时间,她自己的家里也并不安宁,丈夫生病住院,她只有在忙完学校的事后,才能抽空到医院探望照顾,就这样在学校和医院之间两头跑着。尽管自己忙得像个陀螺,但在晚上和董老师沟通孩子们的情况时,对自己的付出和难处她只字不提,谈论更多的还是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向。
三年级的孩子,因为刚正式接触英语,在背诵和书写方面都面临很多问题。为了激发孩子们学英语的积极性,她自掏腰包购买巧克力、糖果、饼干等礼品作为奖励,发放给积极完成任务的孩子们。每个获得奖品的孩子脸上,都带着甜甜的幸福,对英语的喜爱、学好英语的自信,也在潜滋暗长。除了物质奖励,为了帮孩子们尽早掌握英语学习窍门,她也是煞费苦心。找英语音标儿歌、买来英语卡片教孩子们认识音标、播放英语字母规范书写教程等,甚至为了帮孩子们更好复习,她整理了重点语法规律,自费到打印店打印,全班的复习纸,她一直守到夜里1:00多,才全部打印完成。第二天,她带着满脸的疲惫重又站上了讲台……
当她了解到班上几个特殊家庭的情况后,她对这些孩子在学习和生活方面投入了更多的爱和关注。她会在自己有空时,忙活一上午,炸油馍送给这些孩子,再贴心地配上一箱纯牛奶,当孩子们收到这份温暖的礼物时,脸上的羞涩、激动与欣喜溢于言表。这份爱,这份情,或许在孩子们心中会成为永恒的印记!
她,是一座桥,让家庭和学校无缝对接。她用自己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着家长,处处急学校之所急,急孩子之所急,成为家长们学习的榜样。她,也成为学校老师们学习的榜样。身为家委会主任,但更是一位家长,如此鞠躬尽瘁无私奉献,也只是为了给孩子们创造更加和谐、有利学习的空间,作为家长尚能如此,作为老师,我们又要做些什么呢?在她的精神感召下,北街小学家校合作更加顺畅,教育合力的效果更加显著。我们相信,在更多无私“珍”爱的陪伴下,孩子们的成长会更加茁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