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象形着意潜心捏,仪态丰神巧手划。”2022年9月,年仅20岁的面塑工艺传承人,河南大学欧亚国际学院的李书闯同学火上微博热搜第六,被上百家媒体争先报道,一夜之间吸粉上万。面塑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文化瑰宝,“智山慧海传真火,愿随前薪作后薪”,李书闯习前人之艺,开今时之风,在五彩斑斓之间传承着中华文化的精粹,演奏着青春年少的华章。
心之所向,匠之所承
李书闯对泥塑的热爱是长在基因里的,从小学开始,他就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气质。当时,他每天只有一块钱的零花钱,别的小朋友都会拿去买零食买玩具,而他会攒下来,买成各色橡皮泥,搓搓捏捏,做成形态各异的小人。当年的作品虽然形态潦草,手法稚嫩,但也赢得了众人的好评。
这个爱好一直持续到了上大学,李书闯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一方天地,用两只手和简单的工具创造各色人物器具,赋予面团鲜活的生命。他慢慢发现,这已经成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李书闯一直希望让这个爱好专业化、精细化,在父母的支持下,他经过多方问询,克服重重困难,从河南前往广东拜师学艺。

李书闯和师父一起做面塑
带着一颗赤诚的求学之心,李书闯得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传承人萧占行为师。“第一次见师父的时候,他那一头白发一下子引起了我的注意,他那满头的银白不光是岁月和阅历的痕迹,也是文化和艺术的积淀,师父年届七十,但仍然坚守着面塑传承的初心。每天早上8点,他就拿起手中的面团开始创作,一做就是一天,直至深夜。工作室外大夜弥天,室内一灯如豆,照着师父的案几,也照亮了非遗的前路。师父说他5岁就开始学习面塑,几十年都是这样过来的,接触下来,我更是感叹其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在我心中,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华匠人。”

李书闯创造泥塑
万事开头难,刚开始时,李书闯遇到了不小的挑战。他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一件作品——武圣关云长,单是关公的头就练了一个星期,当时他的桌面上整整齐齐摆着几十个练习的人物头像。“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长期的坚持让他在面塑制作上不断进步,最终得到了师父的认可,成功加入了非遗传承的队伍。回校后他把大部分课余时间都用于泥塑创作。捏面塑,有个重点在于原创,所以创作时要不参照他人作品和技巧,先成竹在胸。构思完成后,他拿过面团,一捏、一揉、一搓,屏气凝神,熟练地用小刻刀点、切、刻、划,每当进入状态,他就忘了时间,一坐就是大半天。

李书闯作品展示
传承创新,文化推广
进入大学之后,李书闯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新媒体运营能力,建立了属于自己的自媒体账号,把面塑作品甚至制作过程毫无保留的分享至公共平台,让更多热爱非遗面塑的朋友们更深层地了解和学习,以此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各个媒体平台涨粉上万,浏览量高达近千万,其自媒体作品曾被共青团中央、河南省教育厅、河南共青团进行转载宣传。他相信,只要努力坚持宣传下去,一定会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由了解而热爱,由热爱而传承。

戏曲传承

李书闯与祥符豫剧社合影
除面塑外,他在课余时间还会学习中国传统戏曲、书法、篆刻,并同样在自媒体账号上进行宣传。李书闯说,无论是面塑,还是戏曲等优秀文化,都在逐渐淡出年轻人的视野,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热爱和努力,让大家了解并爱上它们,为传统注入时代的生命力。传播工作不光在线上进行,李书闯还经常参加非遗文化公益宣传讲座,教小朋友们做面塑,给他们讲中国面塑的故事,他说,文化传承要从娃娃抓起。


李书闯分享面塑经验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进行传承和宣传工作的同时,他发现很多国际友人对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这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公益面塑讲座
不畏险阻,敢于登攀
除了非遗传承,李书闯的在校表现也十分优秀。他认真学习每一门课程,综合成绩连续两年排名专业第二,由于成绩优异,两年内获得2022年国家励志奖学金、2021年河南大学奖学金等奖项、河南大学三好学生等一系列荣誉。大二学年,他参加了由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的“青年学生防艾短视频大赛”并斩获省级一等奖,此外还有“第三届中原广告艺术大赛”省二等奖等大大小小奖项40多项。他参加的“河南大学黄鑫辅导员工作室”被评为河南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工作室,他领衔开展的一系列丰富多彩、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学院宣传工作都取得了良好的反响。李书闯目前担任欧亚国际学院新媒体中心主任一职,他尽职尽责,热情饱满,广受师生赞扬。

李书闯参与房屋普查志愿活动(左一)
此外,志愿精神也一直指引着李书闯的行动,在周末空闲、寒暑假期间,他都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之中,最高志愿时长高达2个月时间。参加防疫工作、社区卫生清洁、公益讲座,房屋普查等等一系列的活动时,他都冲锋在前,不辞劳苦,不求回报,无私奉献,无偿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受到各界的一致好评。

李书闯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右一)
这份经历让他从另一个角度观察世界、审视自我,在学习节奏十分紧张的本科阶段,他能够为非遗文化铸新魂,为学校工作助新力,在奉献和锻炼中实现自我提升,把小我融入大我,把青春献给集体和祖国。

李书闯获“防疫志愿者最美大学生”荣誉证书(左二)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李书闯对传统文化不光有满腔热忱,更有持之以恒的韧性,他相信,长此以往,他们这代年轻人定能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型传承和创造性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