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历史,触摸文明。又是一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为活化利用文博资源,通过文物和文化遗产的视角,讲好文化故事,进一步增强青少年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弘扬和传承历史文化。5月17日,金水区纬五路第一小学特邀请河南博物院传统文化育苗工程的老师和红领巾讲解员一起穿越古今,探寻会“说话”的历史,感受博物馆里的奇妙世界,带领青少年做文物的讲述人和保护者。
“5.18是个什么日子?与博物馆有什么关系?”“博物馆为什么被称为大学校?”“文物会说话吗?要如何文物发声呢?”活动开始前,老师向孩子们提出了三个问题,伴随着这些问题,河南博物院的老师通过文博知识小讲,带领青少年身临其境的走进河南博物院。经过老师的娓娓道来,孩子们不仅了解到河南博物馆的功能、要素、收藏,学习了国宝文物背后的冷知识,还着重认识了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的文物——妇好鸮尊。随后老师讲到认识文物怎能只通过图像,我们还要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现场老师通过“文物剧本杀”文物故事演绎的方式,创设情境,寓教于乐,从孩子的视角出发,用童趣的想象力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并制作自己独有的文物名片。
在“我是国宝守护人”小小国宝讲解员职业体验环节,“国宝讲解小明星”为大家带来一场别来生面的讲解,充分阐释了青少年对国宝文物的认识与理解,增强了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知识储备,传递了青少年的文化自信。除此之外,为加深青少年对河南博物院以国宝文物的认知,为孩子们提供“零距离”了解、学习、体验的机会,在老师的讲解下,孩子们运用自己手中的综合材料包制作出了一本属于自己的博物馆奇妙掌中书。课堂上的趣味提问和互动,加深了孩子们对博物馆及国宝文物的认知,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未来,金水区纬五路第一小学将持续探索“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联动模式,将三位一体中的各个主体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把家校社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提升了青少年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