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育宣传网

首页 > 基础教育 > 正文

金水区纬三路小学开展“走进原阳,探寻稻作文化”研学活动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5日15:07 来源:金水区纬三路小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实践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6月13日,金水区纬三路小学以“水稻”为研究主体,带领孩子们走进原阳,了解稻作文化。融通历史、人文、科学、地理、经济、自然、艺术等多领域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引导孩子们走近自然,融入社会,站位中国,放眼世界,像真正的专业人士一样研究学习,将好奇心转化为可持续的内驱力、研究力。



  水稻全身都是宝,除了大米能吃,稻草还能做草帽!在原阳水牛稻劳动研学基地,同学们拿起颜料盘和绘画笔,在草帽上大胆地发挥想象,赋予了草帽新生,也绘制了孩子们心中的多彩世界。



  春种一颗秧,秋收一穗稻,插秧是水稻生产的第一道工序。插秧可是门大学问,指导老师先给孩子们示范插秧技巧。只见他手起稻落,一边熟练地插秧一边介绍插秧技巧。大家聚精会神地听着也跃跃欲试,还没听完便迫不及待地踩进地里开始了插秧劳动。学生们埋头弯腰,稳步进行分苗、插秧,细心地将一棵棵小禾苗插进水田里。很快,水田里状况百出。有的同学心灵手巧,身后留下一排排整齐的秧苗。有的同学在水田里“寸步难行”,有的同学只顾插好浮起的秧苗,衣服上却溅满泥巴……热闹的夏种景象,由线成片的秧苗,形成了一道生机勃勃的靓丽风景线。通过学习插秧,孩子们既体会到劳动的辛苦,也感受到节俭的重要性。




  随后,孩子们参观水稻博物馆。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孩子们也揭开了原阳黄河米香糯的秘密。“原阳黄河米”位于北纬34度黄金米源带,60公里长、15公里宽的狭长黄河盐碱洼地、赋予水牛稻大米先天碱性;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227天无霜期赋予大米高蛋白质、高氨基酸、低脂肪、弱碱性四大特性。



  研学过程中,孩子们摇动着石磨,将小麦、大米磨成面粉和米粉,兴奋不已。石磨加工粮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农业进步。有了石磨,人们才能将小麦、大米、玉米等粮食脱壳变成粉,进一步增加了粮食的利用,提升了食品的丰富程度,也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水平。最后孩子们还参加了水球大战游戏。




  一位学生家长志愿者说:“今天的活动真的很不错,孩子们学习了农耕文化,也学会了插秧。”

  此次研学,让孩子们走进田野,去感受大自然,沉浸式的学习,在劳动中体验农耕的魅力,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对身边万物探究的欲望和对生活的热爱。


作者:孟晓瑞 二审:肖博 三审:张智勇 责任编辑:周彦霁

最新发布

公众号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