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育宣传网

首页 > 市县动态 > 正文

辉县:城乡少年手拉手,同心筑梦共成长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26日18:09 来源:教育时报

“刚来到这里,我们并没有被陌生的气息所包围,而是一种怡人心得的温暖。这种温暖来自山村孩子的热情,这里的老师更是如此。我都默默的记在了心里,很快便爱上了这片土地。”辉县市城北初级中学七(20)班的郜子贤同学说。


“我们同吃同住、同学同悟,基地校学生那股认真刻苦、上下求索的心劲儿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不仅养成了早睡早起的好习惯,还锻炼了干事不拖拉的能力,十分期待下次再来这里学习。”七(20)班学生申伟霞说道。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一次的研学之旅,我受益匪浅,接触到了许多课堂中学不到的内容。在与拍石头同学们的相处中,体会到了他们的热情,真可谓是‘景美,人心更美’!” 七(20)班的路懿凡向记者感慨道。


让同学们赞不绝口的学校,是位于太行山里的辉县市拍石头乡中心学校。



6月11日至17日,辉县市城北初级中学在拍石头乡中心学校红色研学暨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以“四同”教育为主题的红色研学活动。活动中,孩子们面对新奇又温馨的环境兴致高涨,与基地校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探讨。一次次的交流中,城北学子与基地校学子的感情也在不断升温。

 

同上一节课——于小教室里,于大自然中


“这里的教室不大不小,透过窗户往外看,校园里的同学们奔跑着、会心地笑着,教室里是有说有笑的我们。在这里,我能闻到大自然里新鲜清爽的空气,感受到舒适悠闲的氛围,我喜欢这种感觉。”崔未语同学兴奋地向记者说道。


“我特别喜欢与基地七(小)班的侯惠怡交流。她作为学习上的模范,我特别欣赏她。她不张扬、不骄傲,脚踏实地、奋进拼搏的精神让我深深感动,我打底里要向她学习。这就是我‘同上一节课’的收获。”七(20)班郜子贤说。



与城市里的学校大多在教室里上课不同,山里的学校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更多时候师生们会走进田间地头,劳动实践、感受自然。“满眼葱茏意,抬头即望山”,大山环抱中的拍石头乡中心校总是给人以惬意。




临近期末,正是总结提升的关键期,为不耽误孩子们的文化课学习,同时也能真正走进自然,城北中学与基地校认真探讨,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及兴趣特点,制定了周密科学的红色文化研学和劳动实践课程。



让学生在上好文化课的同时,通过红色研学及劳动实践活动,让他们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不仅如此,城北学子与基地校学子更在这里迎来了一场难得的思政大课,伴着徐徐晚风,河南最美教师、河南省道德模范、拍石头乡中心小学校长张锦文激情开讲。“定要把一件事情做到底”,张锦文铿锵的话语回荡在孩子们的耳边,在镌刻在孩子们的心里。



同吃一碗饭——多元体验,让爱“由繁化简”


“这里的饭菜很丰富,我喜欢吃!打饭的阿姨大叔也非常热情,怕我们吃不饱,总是给满满的一大勺。”七(20)班的崔未语同学说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在人们心中的分量可见一斑。同吃一碗饭,并不只是让两种不同生活环境的学生坐在一起吃上几天相同的饭,而是“以小见大”,从饮食差异中让学生了解到更多城乡生活之间的差异。




“平常放学到家,父母已经把饭菜放到餐桌上了。在这里,要和同学们一起到食堂排队打饭。”七(20)班卢帅同学颇有感触。


“吃饭铃响了,我们不会像之前在学校那样慢悠悠地走着,而是飞快地跑向食堂。”七(21)班学生原政娇,一边讲述一边甩着胳膊摆出跑步的架势。


“来之前,我会想到这里陌生的食材和饭菜合不合胃口。但真正尝过这里的饭菜后,我所有的顾虑全部烟消云散。这里不仅饭菜可口,食堂的阿姨也十分照顾我们。”七(20)班梁宁亿同学说。


同学们在不断地认知中,学会从多个角度体验乡间学校别样的生活方式,学校也为同学们创造更多相互交流的契机。同时,也做到了“由繁化简”,将饮食差异、生活差异浓缩到一碗饭菜之中,让学生感受到乡间简单朴素的爱。

 

同走一段路——用脚丈量,用心感悟


“太行山里,火星飞迸,尘烟漫卷,石头起落”,拍石头乡历史悠久,红色文化积淀深厚。在这里有著名诗人郭小川笔下的八百里太行,有“人定胜天”的张飞城,有“难忘那双手”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的拍石头乡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孙钊,有创造了“辉县人民干得好”的郑永和书记,有巍巍赵长城、神秘黑鹿河。上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同学们对第一次外出研学倍感新奇。




“在长岭水库,我们领略了它的广阔与雄伟;在拍石头公社旧址,领略了老一辈人的劳动思想和不服输的干劲儿,也体会到了拍石头乡人民坚韧奉献的品格,同时也感悟到自己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我们青年一代要始终牢记,幸福一定是经过奋斗而创造出来的。”七(20)班的李子康同学感慨万分。



参观拍石头公社旧址时,同学们好奇地询问:“这里的房子怎么这么破旧?”在老师的耐心解答与介绍下,他们学习了孙钊书记的感人事迹。“大家看看这是一双什么样的手?这是一双为人民服务的手”,老师引用新华社记者穆青笔下的《难忘那双手》,同学们纷纷落泪,表示要学习孙钊书记的清白操守,踏实做事,忠诚为人。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治山治水,辉县群众群策群力,在艰苦恶劣条件下修筑成长岭水库。今天,城北中学的学生重走辉县革命路,听战天斗地的楷模故事,来品“幸福是靠奋斗出来的”话语真谛。“辉县人民干得好”是无数先辈用生命和智慧、汗水换来的,传承红色基因,热爱家乡历史,在一步步脚下丈量中植根于同学们的心中。

 

同筑一个梦——不忘初心,让教育充满赤诚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在这个用英雄生命换来的和平盛世中,作为祖国未来的我们,应该好好学习,把握当下,用自己的一份力铸就中国梦。我们应不负韶华,奋力向前,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七(21)班的王翼同学坚定地说。


离别之际,城北学子难忘基地校同学们那一句句朴实的话语,“你怎么还不走?”“没有家长接。”“那你怎么走?”“等大巴车。”基地校学子开朗的笑容,成为了城北学子心中最闪耀的太阳,让他们在贫瘠的生活中得到了精神的满足。



短短的7天,从欢迎会上孩子和老师们的精彩演出、星期一早上的庄严升旗、下课后的玩耍打闹、旅途中的互帮互助、欢送时雨中的依依不舍,到城北学子的自信大方,基地校学子灿烂的笑容,这些都给彼此留下了深刻印象。


“守望大山、琢璞成玉”与“至诚至勤、求真求新”,这是不忘初心的坚守,是开拓创新的求索;是均衡教育的无限尝试,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大胆合作;是责任,是担当,是大山与城市的对话交流,是共筑一个教育的赤诚理想。



“此次活动,进一步打破了城乡教育的壁垒,为均衡教育探索出了一条新路。红色研学映初心,劳动实践励心志。让研学成为没有围墙的学校,让红色文化根植于孩子们的内心,让劳动实践丰富孩子们的生活,让集体精神充盈孩子们中间。在红色研学暨劳动实践教育基地,促进大山孩子素质提升,铸造城区学子真的品格,让坚强的意志成为孩子们人生的底色,让红色理想成为孩子们的奋斗力量。城乡学子在这里放飞梦想,青春启航。”城北中学校长王爱华说。


(来源:河南省教育融媒体采编中心 教育时报记者 闫栩宁)



作者:闫栩宁 二审:张红梅 三审:侯军锋 责任编辑:姚梦迪

最新发布

公众号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