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育宣传网

首页 > 高等教育 > 正文

让青春之花在基层绚丽绽放

——河南青年大学生基层就业典型人物事迹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14日21:31 来源:河南省大中专学生就业服务中心

青春的样子,本就是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样子。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广大青年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信念,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潮流中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为一生的奋斗奠定基石。”当前,新经济新业态快速发展,青年大学生的就业观也在悄然转变。“三支一扶”等基层就业项目的实施,不仅有助于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一线,也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李冰是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的2018届毕业生,毕业后的他始终扎根于西藏边陲,日喀则市的聂拉木县中学、定结县中学、仁布县中学、聂拉木县中学都留下他奋斗的身影。短短三年,曾经青涩的他,已经成为学生眼中的“全科教师”,同事眼中的“教学能手”,领导眼中的“业务标兵”。



“扎根西部、服务边疆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作为新时代青年,就应该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打磨成长。”李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冰天雪地的高原环境下,条件异常艰苦,但他却始终保持迎难而上、坚毅果敢的拼搏劲头。面对基础薄弱的学生,他细心探索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面对繁重的工作内容,他勇于承担起考验,不断丰富教学知识。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他也先后获得“优秀学科教师”“学生最喜爱的教师”等荣誉称号。


基层的田野是广袤无垠的,要想真正深入基层,必须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扎根在这里,才能磨练洗礼自己,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李冰始终恪守着这样的信条,将自己深深地沉淀在基层,深入到学生群体,把根扎向群众深些,再深些,让幸福的格桑花在西藏大地上绚丽绽放。


朱贺2019年毕业于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动物药学专业,现任西藏自治区聂荣县委组织部一级科员。大学毕业时,朱贺放弃了读书期间努力经营的创业项目,说服了家人,毅然决然来到位于藏北羌塘草原上的聂荣县。



初到工作岗位时,朱贺被分配到县委组织部,但他主动向组织提出申请,希望到基层最前沿磨炼,去面对面接触群众,实打实干出成绩。2021年4月,经组织批准,朱贺担任下曲乡桑玉村大学生村官。三年的时间里,朱贺挨家挨户走访调研,建立“一户一档”;积极争取,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通上了高压电;协调解决5个自然村的道路坑洼问题,帮助百姓修出了“致富路”。他还深入桑玉村奥巴发展专业合作社,分析发展困境,制定解决措施,原本经营不善的桑玉村糌粑加工厂重新开工投产,销售收入大幅增长,带动农户增收。


从县委组织部到驻村,朱贺认为这就是工作中“成长再成长”的过程,尽管环境艰苦,但他依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与其苦熬消耗生命,不如苦干为民服务”的那曲精神,在聂荣这片雪域高原上写就了多彩的青春答卷。


现任洛阳市嵩县德亭镇第二中心小学(原杨村小学)教学副校长的王予川,是2020年毕业于洛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的“95后”大学生。2019年的9月10日,她作为河南省两名公费师范生之一,参加了庆祝2019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坚定了她成为教育者,投身教育事业的理想信念。




从记事开始,父母的言传身教就深刻影响着王予川。她深知,走出大山对于大山里的孩子来说有多艰难,因此在大学期间就深入乡村小学展开调研,分析研究乡村教育问题。在作为一名公费师范生回归家乡投身教学后,王予川一方面主动学习、提升自我,另一方面积极创新教育教学形式,丰富乡村校园文化,把富有特色的全科教育与传统教育相结合,寓教于乐。同时,她还在新华社记者的牵线帮助下,联系国有企业为乡村儿童捐资助学。王予川立志把似锦年华献给自己将为之奋斗终生的教育事业,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扎根农村教学点,指引着学生们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青年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党和国家事业才能兴旺发达。高校毕业生在基层中磨砺会获得受用终身的精神财富,能够为走好职业之路提供源源不断的滋养,青春也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通讯员 李明阳)


责任编辑:admin

最新发布

公众号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