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岁的李庾南老师亲自到濮阳指导并上示范课,让我们非常感动。我们从李老师身上学到的不仅是她35年来探索实践的教学方法,还有一生受用的教书育人精神。”8月11日,在濮阳市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会上,濮阳市第一中学教师王守虎感慨道。
记者了解到,王守虎口中说的,是今年濮阳市举办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成果推广现场会,而这样的活动,今年上半年已经举办了11场。
“2020年,教育部启动了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计划,认定首批推广应用示范区60个,建设周期3年。濮阳市凭借教研氛围浓、教学成果优、成果转化率高等优势,被确定为首批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濮阳市教育局党组副书记、濮阳市教育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苗振江介绍说。
要做就做最好!这是记者多年来对濮阳市教育发展的印象。为做好推广工作,3年来,濮阳市教育系统上下同心、共同奋进,克服了种种困难,让优秀教学成果真正在龙乡大地扎根开花,惠及万千师生。
高标准做好顶层设计,高质量推进落实落地
“2020年,我们根据濮阳市教育教学实际,认真研读荣获第二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项目,从中选用了河南省实验幼儿园园长张秋萍的《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幼儿园食育创新实践研究》、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教师李庾南的《初中数学“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35年探索实践》、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的《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吴正宪老师的《“儿童数学教育”的实践研究》、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王月芬主任的《提升中小学作业设计质量的实践研究》五项国家级推广应用成果。”濮阳市教育局副局长、濮阳市教育体育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杜晓玲说,“这也是60个示范区里选用成果最多的。”
让五项优秀教学成果落地,顶层设计尤为重要。自工作开展之初,濮阳市就定下了高标准。“推广应用示范区确定后,我们立即成立了市、县(区)、校三级成果推广应用领导小组,制订了《濮阳市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三年计划(2021—2023)》和年度工作方案,并将其分解成66项子课题,建立了6个市级成果推广应用项目小组。”杜晓玲说。
“为遴选好参与推广的实验学校,我们根据全市学校基本情况和发展特色,确定了项目牵头学校和牵头人,然后面向全市各县(区)进行遴选。”濮阳市教育体育事业发展中心义务教育教研室主任张自福说。
为做好此项工作,濮阳市教育局相关领导亲自参与活动,指导推广应用工作。省名校长、中原名师、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等省市名师踊跃参加。经过层层遴选,最终确定103所推广应用实验学校,先后开展推广应用活动180余次。
城市带农村、强校带弱校、区域整体推进……为让优秀的成果惠及城乡,各推广团队也跨区跨校开展各项活动,共同推进落实。
聚是一团火。有了强大的后盾支持和良好的制度支撑,再加上优秀的团队做引领,优秀教学成果开始在濮阳这片教育热土扎根发芽。
扎实推动成果应用,大胆开展实践创新
“课程框架按照‘春之生’‘夏之长’‘秋之收’‘冬之藏’四个季节八个主题,41种濮阳当地、当季的农作物为线索……”新学期马上开始,中原教学名师、濮阳市实验幼儿园副园长晁昱正带领团队对《四时之食育》课程进行优化。“我们团队在学习传承食育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开发出《四时之食育》这个濮阳化食育主题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贯穿四季、贯穿幼儿园三年、贯穿幼儿一日生活、贯穿家园,有策略、有路径、有特色,打造了濮阳化食育课程框架。”晁昱说。
《初中数学“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35年探索实践》推广团队创设了“一主两翼六步走”优秀教学成果推广方略。“一主”引导是以学精神、研方法、悟思想,先理论落地,再本土化生成,最终特色化推广应用为主线;“两翼”驱动是学习李庾南老师的精神和学习研究、推广应用教学法精髓两翼驱动;“六步走”是强组织、善学习、共实践、深探究、多举措、广辐射,推动优秀教学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吴正宪“儿童数学教育”成果推广团队从读书强化理论、专家培训引领、多彩实践活动、课题成果转化四个方面入手,坚持立足课堂,通过线上线下和跟岗研修等多种模式,打造更加优质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我们积极参加吴正宪工作室组织的每一次线上观摩学习活动,聆听专家对‘八大特色课堂’的解读,品味吴正宪老师教育思想的精髓,进而对‘从数学教学走向数学教育’有了新的认识,让‘儿童’与‘数学’一同走进心中,生根发芽。”濮阳市华龙区实验小学副校长孙凤霞对记者说。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推广团队在全市22所推广应用基地校成立了推广应用组,在大组的基础上,又以县和市直四区为单位成立了区域联动小组架构。各县和市直四区项目组又由教研指导团队、基地校、兄弟协同校、实验校种子教师、协同教师等运行,从而形成层层落地的成果推广应用架构。全市统一规划,出台了“濮阳市小学语文主题教学推广应用三年规划”,从学习复制、本土化探索、特色化创新三个维度,形成了推广应用工作的基础框架目标。
“提升中小学作业设计质量的实践研究”推广组分为初中和小学两个组。小学组通过“聚焦作业改革、健全管理机制,优化作业设计、创新教研活动,构建评价体系,落实核心素养”三大举措,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开展了一系列“双减”背景下作业优化设计研讨推进活动,把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于学校,扎实推动“双减”政策落地生根。初中组在推广过程中,从作业设计入手,坚持小步子、深层次、持续推进,改变教师的作业认知和行动,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与减负增效、课题研究、综合评价改革相结合,进而达到“促进学生发展、助力教师成长、撬动课堂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
“我们从课堂改革和作业管理两个方面强力推进,全面取消书面家庭作业,向课堂要质量、向学生在校时间要质量,以教和学方式的转变推动培养模式、发展路径和质量增长方式的转变。”濮阳市实验小学副校长窦明琦说。
“三年来,我们每一个推广团队都认真把握优秀教学成果的精髓,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结合,注重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发展,立足一线课堂和师生发展,调动所有参与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实现了教学成果的落地,也推动形成了具有濮阳本土特色的一批创新教学成果,让师生收益。”濮阳市教育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董进义兴奋地表示。
多措并举推进成果转化,千方百计实现师生受益
“三年来的推广应用中,学校教师教育教学观念逐渐转变,教师专业化成长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明显提升,实验校教育教学成绩显著提升。我们16所学校被授予‘李庾南实验学校’。”濮阳市第一中学校长苏东升对记者说。
来自濮阳县八都坊小学的高敏老师,之前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在参加“小学语文主题教学”成果推广后,她认真学习精髓,不断优化,将其学习成果应用于课堂实践,还扎根课题研究,取得多项成果。今年7月,她被评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把语文教学指向未来,把高质量育人写在每天的课堂上。我会追随着窦桂梅校长的语文主题教学之光,追光成长。”高敏说。
三年来的推广成效,学校和师生的变化最有说服力。
大家的教育观念在发生转变。推广应用示范区的建设触发了濮阳市实验小学的“融慧教育”办学理念,今年5月,学校承办了第19届河南教育名片发展论坛,受到高度赞扬。
教师专业发展持续提速。两年多来,先后有560余名教师获省级以上优质课教师称号、320余名教师的论文获省级以上奖励、100余名教师的论文在国家期刊公开发表、教师主持参与的省级课题结项130余项。
课堂教学提质减负。濮阳市华龙区实验小学、濮阳市油田第六小学等学校实现了备课质量、教学质量、作业质量、教师培训质量、学生活动质量、测评监控质量六提高。”杜晓玲介绍说,“受到认可才会扩大影响。两年多来,最明显的是我们的成果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五项成果已推广到600余所学校,覆盖了全部县区,受益学校超过60%,并且还在不断增加。”
为深入推进成果转化,自今年1月份以来,濮阳市优秀成果推广项目组先后举行了11场优秀成果推广应用现场会,并特邀成果持有方窦桂梅校长团队、李庾南老师团队、张秋萍园长团队莅临优秀成果推广现场会,王月芬主任线上参与做报告和点评指导,都给予濮阳成果推广工作高度的评价。
“推广工作也得到了中国教育学会的认可,濮阳先后多次参与中国教育学会组织的线上交流研讨大会,多位教师面向全国展示分享经验。最重要的是,随着成果推广工作的不断深入,濮阳市成果转化工作成绩突出。近年来,濮阳共有4项优秀成果获得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0项获得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获奖数量和质量位居全省前列。”张自福说。教学成果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学校的教育实践探索热情,形成了欣欣向荣、百花齐放的教育发展新局面。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推广应用机制,科学拓展推广应用范围,强化推广应用指导,争取凝练更多本土化成果,努力把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这个金字招牌擦得更亮,为推动濮阳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苗振江说。
(来源:河南省教育融媒体采编中心 教育时报记者 杜帅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