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长期以来,由于对话语本身重要性和可塑性的忽视,导致思政课的话语体系与实际教学目标不一致的问题在高职高专教学中不断出现。思政课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任务,是立德树人的关键一课。我们要真正做到入脑入心,使思政课起到实实在在的效果。话语是思政课的重要载体,是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依托和关键环节。新时代产生一系列新发展新变化,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新挑战。思政课在“新”的话语领域,如何用浅显易懂的话语将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向学生们阐述,如何加强对当前热点问题和重难点问题的阐释能力,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是思政课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存在的困境
一是缺乏个性化。当前的思政课话语体系往往过于传统,缺乏个性化和差异化的特点。这就造成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和参与度不高,很难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二是教学内容和方式。一些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内容和教学方式重复、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由于教学内容和方式缺乏新意,同时又缺乏与时俱进的内容,导致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热情降低。思政课应紧密联系当下社会热点和学生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对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思考。三是师资力量和教育方法的限制。一些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缺乏培养和支持师资力量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教育方式。这就造成了思政课的教学受到限制,学生受思政课教育的影响很难得到充分发挥。四是缺乏与现实社会联系的机制。一些高职院校思政课缺乏与社会实际联系的机制,导致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理论脱离实践。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困境解决方法
(一)建立多元化的话语体系
话语体系决定了话语的产生、发展、传播、形式、内容等,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行为的先导。因此建立新的话语体系,才是思政课的核心。目前仍有部分思政课教师采取生硬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命令、控制、独白式的语言要求学生接受教育,通过话语的权威性,采用单向灌输的方式进行,无视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需求,遮掩话语本身的意义。新时代下,这样的话语体系亟需改变,话语体系的更新要根据时代发展变化而变化。
树立“守正求新”的思想。思政课应致力于结合新时代背景,结合新时代背景阐发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这是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主流思想教育的重点领域,因此,话语主体一方面要坚持正确导向,另一方面也要坚持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所蕴含的观点和方法,要自觉地加以改造,使之转化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观点和方法,从而确定其话语体系的内涵,思政课教师要作观察问题的引导者,分析问题的引导者,解决问题的引导者;此外,我们还要坚持创新,始终把它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来审视我国的发展道路。在新问题、新情况、新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话语传播中的新观点、新观念,不断充实和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的时代内涵。
树立“平等对话”的思想。在人格尊严平等的前提下,以真诚的心态去面对。“新时代”大学生是渴望更多选择权和自由交流权的去中心、去权威群体。让“平等对话”成为实现主体间话语共识的一种机制,就必须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确立“平等对话”的话语体系思路。让教育者重新塑造和定位自己的角色,与受教育者保持平等的关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去掉“一定”、“必须”等话语符号,让学生在平等、宽松、平等的环境中,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教师们寓教于乐,倾听学生心声,释疑解惑,寓教于乐。
树立“人本话语”的思想。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其关键在于如何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思政课的目的之一。“要增强教育的亲和力、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成才、发展成才的需要和期盼”。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在鼓励学生积极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把满足学生思想问题、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作为构建话语体系的目标。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现状,找准他们的问题和疑虑,在看清楚他们所面临挑战的同时,把握他们的成长机遇。与学生交流时,既要理性地与他们沟通,也要倾听他们的所感所需;既要讲授学术知识,又要鼓励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引导学生学会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方法解决问题,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最大程度。
(二)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能力水平
目前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相对较低,导致课堂教学内容单一、理论脱离实际、缺乏教育创新等问题。因此,要加强对教师教育方法的创新力度,提升其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首先,思政课教师要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对理论知识做到灵活运用,融会贯通,死记硬背、机械地讲授课程会让思政课变得死板。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素养深厚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关注度。
其次,思政课教师知识体系应广博合理。思政课教师扎实深厚的知识功底是其在课堂上站稳脚跟的基础。要让学生达到深入思考的状态,赢得学生的认同是教师的基本能力。思政课一定要能解答学生内心的疑惑,才能达到让学生认同的目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困惑主要来自于现实生活中和对不同学科的认知差异,因此需要思政课教师架起课堂与学生之间的关键桥梁,拥有全面的能力和广泛的知识结构,才能解决这些困惑。
再次,要提高教师教材语言向教学语言的转换,理论语言向生活语言的转换。想要实现让学生入脑入心,思政课首先要解决教师的话语体系与学生接收体系不匹配的问题。课本语言是一种枯燥的“死”语言,要使之焕发生机,必须在学生理解、认同乃至吸收内化之前,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活”语言,最终使课本语言焕发出生命力的意义。
最后,在文字的设计能力方面,要有一个提升的过程。思政课老师需要精心设计话语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才能让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第一,要加强“提问”的能力,要明白用什么问题、怎样提出问题才能巩固现有知识。这样既能涵盖教学重点,又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第二,对于如何解答才能释疑解惑,思政课教师应加强语言回复能力。把重点问题和答案传递给学生,教给学生解答问题的思路,使学生对学习目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第三,在评价学生答题的时候要加强点评能力,通过点评明确如何对学生起到激励和引导作用。培养学生从问题中学到正确的知识。归纳起来,通过话语体系设计,既能提高语言质量,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保证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三)创新高职院校思政课的话语表达
首先,话语的内在表达需要不断优化,在实际教学中,对话语表达依然存在着很大的逻辑问题,部分话语并未按照预先设定的方式进行表达,没有真正通过语言来将课程的知识点表达清楚。在授课过程中,没有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作为传道受业解惑的方法。因此,必须要建立起与课程逻辑相一致的话语表达体系和分析方法,此方法需要考虑到高职学生基础差、自制力差的特点。思政课在备课、课中话语表达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语言逻辑、语言表达方式,特别是在语言设计的时候,结合上下语境,避免出现歧义。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语言情境,熟练掌握并适应新的语境。最后,要换位思考,明白学生的需求是什么,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激活话语体系的时代活力。
(四)促进高职院校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高职院校应积极与社会实践组织合作,共同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际问题中去,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参与一些创新创业项目,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可以通过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来拓宽思政课的教育视野。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然而,现实社会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找到话题,从实际问题手中学习和思考。还可以结合当前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思维能力。通过建立与实践结合的机制,拓宽思政课的教育视野,引人案例教学和实践项目,可以有效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实效性。因此,积极探索和尝试这些方法措施,让高职院校思政课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本文系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新时代文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优化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1SJGLX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