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育宣传网

首页 > 理论研究 > 正文

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思政实践教学改革路径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30日10:45 来源:河南地矿职业学院

一、 产教融合高职教育的特点


“产教融合”是指把教育与相关产业相结合,形成系统的教学规划与安排,以产业需求为基础,培养有针对性的技能型人才。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以国家和行业的发展趋势和要求为导向,加强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转型,为社会经济发展奠定基础。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颁布,职业教育的地位不断提升,与普通教育共同构成当前社会人才培养的两大体系。同时,也提出了在职业教育中需要利用 5 年~ 10 年进行教育类型的转变,结合当前高职教育的形势及立德树人的要求,实现对高职院校素质的多方位探究和深入思考,促进教学模式、理念、目标、方法等方面的变革 。第一,促进企业与社会的深度融合,高职院校的办学中需要逐渐向学术性、综合性、研究性的方向发展,通过与社会的合作能够形成以高校为主导、与行业领域结合的模式。高职院校的产教深度融合中能够以国家教育为指导,不断优化办学模式,使教学方向不断向实践性和专业性发展。第二,产教融合具有课程专业性的特点,不同区域、产业的高职院校需要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形成特色化的办学模式。特色化教学需要结合高职院校所处的区域、地方产业及文化特色等多方面的因素考量,并结合高职院校的教育方针和发展规律不断探索、提炼,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优势和办学能力。


二、创新高职思政实践育人的价值


高职思政教学既要注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又要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各学科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利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将思政教育融入各学科课程中,实现教学育人的统一发展。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当前职业教育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职业教育中教学质量的提升不能只体现在学生的技能提升方面,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政治素养、道德情操及职业素养等方面。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创新高职思政实践育人模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渐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此外,创新思政课程还有利于提升思政教学效率,形成思政育人的大格局。高职院校思政实践育人工作的开展对思政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打破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边界,拓宽思政教育的渠道。任何一门课程的开展都会形成一定的边界点,当边界点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对课程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思政教育本身就是育人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在课程实践过程中,产教融合打破了传统的学科及校园教育的壁垒,促进思政教育工作的完善,同时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为思政教育内容提供补充 。特别是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开展,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也需要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接班人既要有知识、懂技术,又要有信仰、敢创新,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更广阔的发展眼光,因此创新思政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教学中的重要方式,为高职院校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促进高职院 校的改革。思政课程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教育中的作用逐渐凸显,对培养学生规范的行为习惯、职业素养等具有重要作用。产教融合教学模式也为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有利于平衡企业与高职院校在人才供需上的关系,提升高职院校的育人效果。文章主要分析了产教融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和价值,并总结当前产教融合下高职思政实践育人中的挑战,以此为基础,探究高职院校思政实践育人创新策略。


三、产教融合下高职思政实践育人的创新策略


加强对思政实践教育的重视。为了提升思政课程实践教育的效率和质量,高职院校需要针对当前思政教育中的不足,加强对思政实践教育工作的重视。首先,明确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定位,其定位要符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高职院校是区域经济发展中人才培养的摇篮,随着教育的改革及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也需要兼顾人才需求特点,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因此,思政教育实践工作要结合各专业的实践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改革,将思政实践与行业和企业工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其次,坚定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在各阶段教学中强调德育教育的作用,德育是对人才行为品质的培养,一个人即使具有再强大的技术能力和专业实力,若德育不过关,这些实力不仅无处可用,而且还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 。另外,将教学实训与职业素养相结合。学生思政教育中包含的内容较多,但大部分理论和政治上的内容都属于通识性课程内容,可以在学校通过课堂讲解或者集体组织实践的方式完成。而产教融合下的思政实践课程主要是为企业服务,帮助学生适应岗位,因此职业素养培养成为该阶段的主要培训内容。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企业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通过参观和参与企业文化展、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活动,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工匠精神、认同企业文化,促进学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


建设实践课程试点。高职院校思政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克服产教融合下的跨行业、跨企业的教学模式,要想彻底形成思政教学与职业素养的结合难度较大,因此需要先以本校的重点专业为基础,选择 3 门课程作为研究推广试点。集中学校的师资、教学资源等对思政课程进行开发,形成产教融合思政精品实践课程,通过实验研究确定可行后,再以此为模板对课程模式进行复制,作为示范课在其他专业进行应用。在产教融合发展中,首先,要保证思政课程与学生的专业课程及实践要求相符,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对学校思政教学内容的实践,而且有利于将思政与职业素养结合,使学生感受职业素养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形式及作用,避免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学习形成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问题。其次,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实践教学评价机制,由学校的思政教育负责教师与企业的带教教师对学生的思政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其中,学校方面的考核主要包括学生的思政理论知识考核及学校的表现;企业教师方面的考核则强调学生在实习岗位上表现出来的职业道德、岗位责任心及与其他同事间的相处情况等,从而使思政教育实践考核更全面,并与职业素养进行有效结合。


创新思政实践教育课程。在思政实践教学工作中,高职院校必须要强调实践性作用。根据我国教育部门颁发的《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实践课程的比例必须要达到 50% 以上。因此,在开展产教融合教学的中,应加大实践的比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了解行业、熟悉企业,掌握专业技能的机会。从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教学设计来看,大部分都在大一和大二阶段,大三实习机会较多,思政课程内容则较少,无法将思政教育理论更好地融入企业实习中,不利于实践作用的发挥。针对这一问题,企业需要探究思政教学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如可以在实训课程中将实践课程设定为 1学分,学生们必须要达到实践要求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 能会成为不良思想的“帮手”。因此,当前企业在人才选择 中也会着重考虑人才的德行品质,加强思政实践教学是当前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为此,在思政教育人才培养中,高职 院校应根据培养对象的未来职业发展与岗位要求,制定更完善的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法律意识和敬业精神。 实训内容包括实践考察、实践报告、社会调查等,在实践总结中需要包含思政方面的内容,如果报告中的内容过于敷衍或形式化,教师可以扣除相应学分,督促学生能够自觉意识到实践活动中融入思政的重要性。


打造产教结合育人共同体。 在产教融合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逐渐实现“双主体”的教学管理制度,但仍以高职院校作为主要办学方式,企业参与管理程度有限。为了推动产教融合的发展,我国印发了《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鼓励企业积极参与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工作,形成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实践共同体。在产教融合企业发展态势下,企业也承担起育人的重任,需要积极参与高职院校的育人工作,除了技术上的教学保障外,还需要提供思政教学的支持。从产教融合的长远发展模式来看,企业需要针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来制定专业的思政教学体系,并构建相应的思政课程,指导学校和企业教师共同完成思政实践设计。学校还可以根据思政实践教学进行科研立项,促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并成立专业思政工作领导小组,由专门人员负责管理和领导,不断优化产教融合结构体系,打造产教结合育人共同体。


在产教融合发展状态下,高职思政实践育人工作的渠道得到扩展的同时,加大了思政实践教学的压力。高职院校需要与企业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资源置换、教师混编及打造育人共同体等途径,让思政实践教学在企业实习中有效落实,从而实现综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作者:黄炜 严剑冰 作者单位:河南地矿职业学院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二审:时高玺 三审:张舸 责任编辑:任万辉

最新发布

公众号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