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社团是由学生基于自愿原则组建而成的,按照一定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群众组织。本文通过对青年马克思主义社团(以下简称“青马社团”)的工作案例分析,探讨“青马社团”建设在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并以此为切入点,阐明建设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特征的学生社团是提升其思想政治素质的关键所在。
一、背景分析
省委宣传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团省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社团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社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社团的育人作用,切实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加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深刻认识加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社团建设的重要意义,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安排部署,加强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培养,促进学校的学生工作再上新台阶,在学校党委的积极推动下,学校印发了《关于加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社团建设的实施方案》,举行了第一届“青马工程”培养班暨马克思主义社团建设工作室开班仪式。依托“青马社团”建设,社团面向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党的创新理论动起来、活起来,唱响主旋律,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实施方法
社团积极吸纳不同院系、专业、年级、班级中的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加入,目前社团成员中团员占比达85.1%,班干部占比达78.4%。选任品行兼优的党员教师担任指导老师,组织一批优秀教师、社科名家等担任社团顾问。定期采取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开展活动,研究讨论相关课题。在此基础上,建立学校党委主要领导联系社团制度,确保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社团活动,指导活动开展并及时解决社团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一)积极开展研讨讲座。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社团的首要任务,马克思主义社团建设工作室通过组织专家讲座、集中学习讨论等多种形式,开展“理论课堂”“经典阅读”“聆听大事”等时政讲习活动,旨在推进理论进课堂,使新思想入脑入心。目前已经举行《认真学习“四史”,深化思想基础、升华感悟境界、厚植家国情怀》《优秀大学生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40年,改变中国,影响世界》《红旗渠精神与其当代启示》等相关讲座。此外,还计划组织观看《建军大业》《建国大业》《为了和平》等爱国主义影片。
(二)充分利用互联网宣传。最大限度地利用新媒体和网络传播优势,推动马克思主义社团成员进入网络主战场,扩大社团活动的感染力。用好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出一系列精心制作的图片、微视频、动漫等。以学生的视角,新颖的方式,鼓励学生参加互动,不断扩大影响力,让党的创新理论动起来、活起来。
(三)组织实践活动。广泛开展体验式社团活动,充分利用好我省“三学院三基地”的党性教育资源。让社团成员感受更多的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鼓励社团成员走进河南建设的一线,参观数字经济、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的建设成就,感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河南的实践。通过“开展一次红色之旅、总结一个先进经验、组织一次前沿体验、举办一次基层宣讲、撰写一篇调研报告”的“五个一活动”,让社团成员在社会实践中坚定信念、拓宽视野、增长见识。要加强社团成员实践活动的指导和引领,并将实践活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结合作为最终成绩。
(四)志愿者活动。要定期组织社团成员走进城市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鼓励社团成员采用清新、鲜活的表达方式,通过面对面、互动式的小规模宣讲会、座谈会、网络直播等形式,持续深入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社团成员在志愿者服务中坚定理想信念、提升能力素质、增强社会责任。
三、主要成效
(一)开辟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领域。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社会思想观念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与此同时,在多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中,广大青年思想活动的自主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在此背景下,建设“青马社团”,在广大青年中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的马克思主义者,使他们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扩大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巩固了学生社团这一思想政治工作阵地,提高了广大学生政治思想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发挥了社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
(二)提升了新时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青马社团”成员中绝大部分都是团员和学生干部,他们不仅成绩优异,在学习上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而且在学生工作上积极勤奋,对周围学生的进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经初步统计,85.1%的学员成绩始终保持在班级前10名,90%的学生获得了三好学生、优秀团员或优秀班干部等荣誉称号,52%的学生获得了奖学金或者助学金。在院系举行的各类大型文体竞赛活动和实践活动中,学员的平均参与率达96%以上,在学校举行的各类活动中,学员的平均参与率达90%以上。在学校各类学生活动中,“青马社团”学员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经过不间断的努力和锻炼,学员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执行能力、组织能力、团队精神和大局意识大幅提高,同时学员们把在“青马社团”活动中学习的知识、理念和方法运用到学习工作中去,切实履行了学生干部的工作职责,践行了“青马社团”的宗旨理念。
(三)促进了学校学风和校风的整体建设。“青马社团”成员基本上都是班级、院系和学校的学生会干部,他们忙忙碌碌、早出晚归,积极参加班级、院系和学校举行的各类活动,取得了各种荣誉,受到了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在这些学员的影响和带动下,很多学生改变了消极落后的思想观念,摆脱了“闲散懒”的生活习惯,他们也追随着学员们的脚步,走向自习室,走向比赛场,渴望像学员们一样获得自己的成功,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梦想。质的突破源于量的积累,在学员们日积月累的努力中,班级的风气、院系的风气和学校的风气逐渐变好,成绩优秀的学生多了,不及格的学生少了;追求进步的学生多了,自甘消沉的学生少了;服从指挥的学生多了,不守规矩的学生少了,学风和校风明显改善,同学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四、工作规划
“青马社团”建设是从根本上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个问题的有力抓手,是在广大高校青年中培养一批具有忠诚的政治品格,浓厚的家国情怀,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突出的能力素质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途径。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重点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一)健全激励机制。在经费、场地、设备、条件、制度等方面给予社团充分保障。对于专题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由有关部门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在“四个一批”“全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院内评优评先等评选中,加大对马克思主义社团指导老师的倾斜支持力度。对于表现优秀的社团成员,优先推荐参加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高校班学习。在团省委举办的“三好学生”“向上向善好青年”“优秀团员”等评选中倾斜支持。团省委每2年组织一次省级示范性马克思主义社团评选,被评为省级优秀社团的,指导老师和社团负责人可以获得相应层级荣誉称号。
(二)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位。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社团建设的领导,建立职责明确、配合有力、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学校宣传部门为马克思主义社团业务指导单位,承担社团健康发展的主体责任,指导社团建设工作室开展工作,统筹协调社团建设发展,教育管理和评比表彰,指导教师工作情况的评价认定等。相关部门具体指导社团的建设管理等实务,承担社团注册登记、建设发展、年审等相关职责,对社团开展理论宣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各类活动提供组织协调、后勤保障、经费支持等服务、社团制定纲领章程、学习内容部署、活动计划安排、重大舆论引领等方面加强监督指导和导向把关,马克思主义社团建设工作室纳入学院学生社团统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