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简称“示范区”)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围绕建设“教育强区”的目标,立足长远规划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育管理,区域教育资源显著扩容、教育品质不断升级,全区教育事业取得新成效、展现新亮点、呈现新面貌。
如今的示范区,一座座现代化学校拔地而起,一间间明的教室书声琅琅,一个个孩子的脸上笑容灿烂……
扩大优质资源
9月3日,位于十三大街的开封科技传媒学院新校区以崭新的面貌迎来了新学子。简洁大气的教学楼,明亮整洁的教学环境,一应俱全的现代智能教学设施设备……走进开封科技传媒学院新校区,处处散发着朝气蓬勃的气息。
去年9月,总投资40亿元的开封科技传媒学院西校区建设项目正式开工。今年秋季开学,校区启用明德楼、至善楼、信工楼3个教学组团,开放200余间教室,其中包含55间智慧教室、近50间实验实训室,2个大型报告厅、迎新广场、传媒广场等设施。启用8栋学生公寓,1栋教师公寓,约3200间宿舍,同时启用后勤服务中心和餐饮服务中心,后勤服务中心内包含学生一站式办事大厅、医务室和快递驿站等。
“从开工到新生的入驻,这一年,示范区在推进学院建设起到了关键作用。” 开封科技传媒学院新校区相关负责人徐楠说,一年里,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克服各种困难,协调各部门形成合力为新校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区主要领导、相关部门、街道办事处的主要领导多次到项目现场调研,查看并听取项目建设进度和问题的情况汇报;配套学校建设工作组及相关工作人员顶严寒、冒酷暑,用钉钉子精神来保障项目的顺利推进。
示范区对于高等教育的支持,不仅仅体现在硬件设施建设上,该区还致力于优化新校区周边的发展环境,包括交通、商业、文化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该区所辖范围拥有河南大学、开封科技传媒学院、黄河水利学院等高等院校和豫东最大的职业教育园区。示范区通过提升区域整体形象和吸引力,为这些高等院校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示范区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表示,示范区锚定“教育强区”的目标,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省、市重大战略,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集聚效应、倍增效应,深化高校和区域融合发展,实现校区深度融合、双向奔赴,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打造教育品牌
碧绿的草地和红色的跑道上跃动着一个个青春的身影,各类功能性教室里,学生们学习着自己喜欢的课程,这就是位于示范区十三大街的二十五中新校区,金秋开学季,迎来了第一批学子。
“一批百年老牌名校迁到示范区,家长的选择更多了”“二十五中新校区建得像花园一样漂亮”“很多高层次人才在示范区安家落户”……
随着十三大街周边几所“名校”的建成,今年秋季开学,示范区的居民切实感受到自己所处的教育环境不一样了。
十多年前,示范区没有成立时,这里仅有几所乡镇小学,规模小,设施也一般,高中和初中更少,很多群众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教育条件,纷纷到市区求学。今年61岁的张女士就住在十三大街附近的金耀街道杨岗社区,她说,那时候村里的孩子只能去市区上高中,如今在家门口就能上开封高中、二十五中这些百年名校了。
日新月异,来源于聚势赋能、盘活资源。示范区 “名校”红利快速释放,教育反哺能力更加凸显的背后,是集中力量与措施引名校、建名校、聚资源的结果。
示范区成立后,作为城市西延、郑开同城的主战场,优质的教育配套建设成了示范区战略规划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大力实施“教育强区”行动,将集团化办学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写入“十四五”发展规划,纳入区级改革攻坚项目。
2021年至2024年,示范区先后投入资金34.28亿元,新建郑开同城小学、“河大两校一园”等9所中小学幼儿园;改扩建集英小学等5所中小学;新装修翠园幼儿园雍景台园等4所幼儿园;新建二十五中项目及大梁府幼儿园装修项目。
目前全区共有学校176所,教职工、学生近21万人。先后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河南省社区教育示范区、河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开封市教育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国家、省、市级荣誉。
越来越多的本土学校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的名学校、好学校、品牌学校,越来越多的家门口学校成为区域热点、焦点学校。
如今的示范区已经形成了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到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全体系的教育结构。教育网点布局越来越科学,教育资源配置越发优化,教育品牌越发凸显。
筑牢育人根基
优质的学校离不开优质的教师,优质的教师队伍是发展优质教育的根本。
9月6日上午,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举行了以“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主题的庆祝第40个教师节大会。对过去一学年全区涌现出的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代表进行了表彰。
其中,全国优秀教师唐丽红、河南省教书育人楷模马艳君、示范区教书育人楷模谢强等三位先进代表作了典型发言,分享了他们的教育心得与成果。他们的故事和成就,正是示范区致力于打造优质教师队伍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示范区始终坚守“招聘一批、引进一批、培养一批”的人才战略计划,不遗余力地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从最初的600余人到如今近2000人的师资队伍,这不仅仅是数字的跃升,更是教育力量的质变。示范区为教师队伍注入了高素质、专业化、活力强的新生力量,他们如同新鲜的血液,为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示范区对于教师队伍的培养远不止于此。持续开展的青年班主任能力素养提升工程,就是又一重要举措。通过这一工程,青年班主任们得到了系统培训和实践锻炼,教育教学能力显著提升。在2024年的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中,示范区荣获市级一等奖3名,省级二等奖1名的优异成绩,这正是对青年班主任能力素养提升工程成果的最好检验。
优质的教育需要全方位的支撑和保障。示范区在提升教育硬件设施、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教育改革创新等方面也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为建设“教育强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迈好教育长步
让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均衡的教育,不仅是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景,更是示范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示范区着眼智慧教育发展规律和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以开封市金耀小学为试点,推进智慧校园建设。金耀小学的智慧校园涵盖了9大服务门类,细分为30余项,构建了一个信息、资源高度共享的校园生态系统。在这里,孩子们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知识,享受科技带来的教育便利。
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示范区以“四赛、四节、两会”系列活动为引擎,点燃了学生活动的火花。各学校因地制宜,纷纷成立了绘画、舞蹈、书法、茶艺、汴绣等特色社团,让校园文化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同时,天文、航模建模等科普活动也频频走进校园,精彩纷呈的活动让孩子们大开眼界,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体教融合在示范区得到了生动的实践。第二届黄河越野赛、示范区中小学生春季田径运动会、小学生篮球比赛等活动,参赛学校在比赛中屡创佳绩,展现了示范区体育教育的蓬勃生机。
劳动教育同样备受示范区重视。围绕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示范区实施了第二课堂实践课程群,年味市集、中小学生风筝文化艺术节、麦收节等活动轮番上演。孩子们在劳动中体验了成长的快乐,真正实现了以劳育人的目标。多所学校也因此荣获了省级荣誉,如宋城小学被评为第二批河南省“五育”并举实验校等。
当前,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一支站位高理念先进的教育管理队伍,正汇聚成强大“牵引力”带领着示范区向“教育强区”迈进。
(来源: 河南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