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时代的风霜洗礼,多次迁徙重组,如今一初中这所百年老校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感谢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东西校区成功融合,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开启了学校发展的新纪元。”近日,邓州市城区第一初级中学校长徐扬在新校区揭牌仪式上感慨地说道。
端庄典雅的大门气势恢宏,白墙灰瓦的建筑古色古香。从拥挤不堪的老校舍,到如今新落成的宽敞明亮教学大楼,一初中的变迁是邓州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
扩资源,让学生都能在家门口上好学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邓州市户籍人口185万,现有各级各类学校956所,在校师生25万余人,是典型的人口大市、教育大市,办好教育时不我待、任重道远。近年来,该市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拓宽融资渠道,改善办学条件,教育供给能力持续提升。
“我们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致力于建好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让孩子们享受到更多优质教育资源,让教育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民。”邓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刘红梅说道。
“邓州发展,我的责任;教育发展,湍北有责。从五年前的日夜赶工到今天的日臻完善,湍北高中已经顺利送走了两届毕业生。全体湍北人亲身经历了市委市政府和各级领导对这所年轻学校倾注的大量心血和热切关怀。”邓州市湍北高级中学校长李丽在2024年邓州市教师节庆祝大会上发言时动情地说。
2020年1月,该市投资3.86亿元启动湍北高中建设项目,当年9月份学校顺利招生。目前学校管理日趋规范,教学特色明显,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邓州教育的一张亮丽名片。
近年来,邓州立足普及普惠,投资4亿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80余所,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每个乡镇办好1-2所公办中心幼儿园”的目标。不断夯实发展根基,邓州市被评为“河南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市)”;投资7亿元,新建16所寄宿制学校,规模占全省建设任务的十分之一;加上各类校园改扩建提升工程,基本破解了多年来困扰该市教育加快发展的大班额难题。与此同时,稳妥推进“两个集中”,科学调整学校布局,整合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高标准定位,高规格建设,投资15亿元,三年建成三所城区公办高中,扩充学位10000个,为突破教育短板、提高培优拔尖能力、构建“龙头引领、特色发展”的新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强队伍,让教师都能在岗位上履好责
“强教必先强师。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难有高质量的教育发展。我们紧紧抓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个引领教育跨越发展的‘牛鼻子’,不断激活教师内生动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邓州市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冯明雨说。
为此,邓州市出台了《关于为教育为教师办实事的通知》,即“教育十六条”,从教师补进、提升待遇、优化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实实在在的支持措施,明确了全市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为教育突破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和保障。免费乘坐公交车,免费游览景区,设立医院优诊窗口、教师病房等,教师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先后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面向高校和社会公开招聘,以及“归雁计划”,该市5年来补充教师近4000人,接近以前15年新补充教师数量的总和,为教育事业接续奋斗、持续突破注入了新鲜血液和不竭动力。连续实施两届“三名一优”工程,为评选出的名校长、名师、优秀班主任每人每月发放1000元津贴,大力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构建起名优带骨干、骨干带全员的教师成长新机制。
教师数量上来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成为当务之急。为此,邓州市充分用好国省培训、京邓协作等资源优势,每年组织培训教师通过跟岗学习、名师指导等形式,培训教师8000余名,基本上每两年就能实现教师培训的全员覆盖。
“为提升学习效果,我们实施了教师素养提升“七个一”活动;在教学方式上,提倡不拘一格、百花齐放,提高教师参与课堂改革的热情。2022年以来,在南阳市“十万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中,学校每年至少都有一名教师在学科中拔得头筹”,邓州市第二高级中学校长石桂丽激动地说。
为检验培训成效,邓州市以南阳市“教师大比武”“班主任大比武”活动为平台,积极开展了“校长大比武”和“教坛新秀大比武”,这是该市提高校长管理水平、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又一创新之举。去年以来,该市统筹推进四个大比武,打造优质课程,推广精品课例,奖励优秀教师,选拔先进干部,形成重业务、抓质量、强管理的导向和比干劲、比效能、比贡献的氛围,锻造干事创业的优秀团队。让改革成为邓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优,形成“人人参与、个个创优、校校出彩”的课堂教学改革热潮。
强自信、提作风、攀高峰、建高原。邓州市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增强教育文化自信 勇攀教育发展高峰”专题活动。明确提出“进一步营造良好教育生态,让教育回归本原、学校成为净土、教师潜心育人、干部专心管理”。在此背景下,该市教体局决定从校长队伍入手,在全市中小学校实施“校长一日蹲班”制度,每位校长进班级、上讲台,每周拿出一天时间与师生全程同步学习、同步生活。学校干部“行政化”倾向得到有效破解,学校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通过实施思政引领、校长雁阵、班主任导师、名师启智、清廉培树等五大工程,深入交流研讨,深刻检查剖析,选树先进典型,注重内涵提升,进一步激励教师鼓足干劲、改进作风、奋勇拼搏,有效增强了全市实现教育复兴的决心和信心。”邓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姬欣表示。
抓质量,让群众都能感受到学校发展的蝶变
“质量是教育教学的生命线、荣辱线。邓州市紧紧围绕质量提升核心,以教研课改为重点、以素质教育为抓手,落实“双减”政策,优化教育指导,细化教学管理,强化教研服务,在教育教学、课后服务以及课外活动等方面周密安排强力推进,助推学生全面发展。”冯明雨说。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低效甚至无效的教研,没有对教学起到有效的指导,也浪费了教师宝贵的时间。
基于此,邓州市教体局统筹谋划,整合各类资源要素成立邓州市中小学学科教研交流中心,更好地发挥专业机构、专业化人才的作用,加强基础教育全方位的研究指导。构建市、乡(镇)、校三级联动教研体系,以随机集体听课视导、随机优质课堂观摩和团队研讨交流为主要形式,以课堂诊断和课例分析为主要抓手,以集体备课、磨课、研课、同课异构等为主要载体,形成小学至高中全学段、全链条一体发展的良好局面,构建纵横交融、点面覆盖的教研网络。一级校本教研、二级乡(镇)中心组联合教研、三级市级主题教研,教研活动全部做到课表化,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层层督导,步步跟进。推动教研工作科学化、一体化,让教学研究真正发生,切实提升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有效提升教育质量。
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邓州市不断丰富活动载体,拓宽育人途径,健全培养体系,把爱国教育、法治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内容纳入教育总课程中常态化开展,做到以德育人、以文化人。举办姚雪垠周大新作文、张志和书法、李光陆音乐、刘明海美术和刘登第科技节等活动,为全市师生搭建素质教育展示的舞台。开展“奔跑吧 少年”校园足球、篮球系列比赛,参赛学生近万人。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将五育教育有机融入日常教学、延伸课外,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意义的教育活动,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劳动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目前,该市被评为河南省“五育”并举实验区,1所学校被评为省“标准化管理示范校”,10所学校被评为省“标准化管理特色校”,45所学校创建成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邓州市职业技术学校恢复招生,新校区建设如火如荼;南阳科技职业学院乘着国家职教改革的强劲东风,加快发展、行稳致远,中高职一体发展,协同共进,加快打造职业教育高地。执教乡村廿六载,坚守初心育桃李,刘集镇第二初级中学朱国芳老师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教学质量更加优质,发展态势稳步向好,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巨大潜力;破茧成蝶,奋力跃升,邓州教育全面吹响了强势崛起、振兴腾飞的冲锋号!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从市领导到市直部门、乡镇负责同志,以及爱心企业和商会团体等,大家纷纷倾心关爱教育、倾力支持教育,倾情服务教育,形成了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邓州市委书记邓俊峰表示,“站在新起点,肩负新使命,迈向新征程,展现新作为。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锚定教育强市建设目标,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切实做到教育工作优先研究、教育难题优先解决、教师待遇优先保障,持续推动教育内涵式提升、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更加满意的邓州教育。”
(河南省教育融媒体采编中心记者 朱永奇 通讯员 周冀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