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以《周口市学校食堂提升标准》为抓手,推动校园餐管理迭代升级,全面打造‘自主经营、集中采购、数字赋能、阳光监管’的周口模式。”周口市教体局局长赵振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市“校园餐”专项整治工作会上掷地有声地说。
今年以来,该市把“校园餐”专项整治当作学校食品安全领域师生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大事来抓,聚焦突出问题,精准靶向施策,重在规范升级,突出数字赋能,做到全链条阳光监管,全市“校园餐”管理水平、供餐质量和社会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
据了解,全市共有中小学(幼儿园)食堂2612所,就餐学生达133.36万人。今年4月份以来,全市教体系统联合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问题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发现整改问题1630条次并开展“回头看”6次。对各级各类学校食堂承包合同签订不规范、食堂管理混乱、资金监管有盲区、食品安全卫生隐患、“三防”设施不到位、餐具清洗消毒有死角等6个方面问题实行台账管理并责令限期整改到位,有效补齐了“校园餐”管理短板。
为改善就餐环境,该市教体局出台了《周口市学校食堂提升标准》,督促指导基层学校从食堂功能分区、厨房设施设备更新、餐具与厨具更新、就餐区域管理、清洁设施配备、仓储设施配备、安全设施配备、“三防”设施更新、用电设施改造等十个方面改善食堂基础设施。全市累计投入3300多万元,改善食堂1160所,引进节能、高效、环保新型设备2000多套,就餐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建好管好用好全市“校园餐”数字化营养餐监管一个平台和阳光采购、财务共管、溯源管理三个系统,全面掌握“校园餐”供应、采购、入库、食材来源等全链条信息。目前,全市“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在线率已实现两个100%,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可以通过局机关网站和“明厨亮灶”微信小程序、周口数字校园安全监管平台查看校园食品储存、加工、售卖等环节全流程。
“全县所有学校食堂及后厨监控的实时画面,在这里都能随时查看。”11月7日,在郸城县教体局二楼一间办公室里,安全办工作人员张少华手指着墙上的一块大屏幕,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演示操作。他轻轻点动几下鼠标,大屏幕上便出现了数十公里之外的白马镇第一初级中学食堂后厨区域的实时画面,只见身着工作服的食堂工作人员戴着口罩和头套,正紧张有序地准备着校园餐。
“通过‘互联网+明厨亮灶’,师生、家长和群众积极参与监督,及时发现学校食品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倒逼学校食堂从严从细强管理,使校园食品安全工作更加透明,形成了‘学校自律、师生参与、政府监管’的校园食品安全共治新模式。”市教体局安全管理科科长吴文涛说。
卫健部门根据《校园学生餐营养成分及食品安全专项监测方案》,每月随机抽检“校园餐”,做到三年一个周期全覆盖。2024年已抽检抽样检测80所学校400多个样本并形成综合分析报告,指出果蔬维生素C偏低以及面粉生物酶、蜡样芽孢超标等问题并责成整改到位,以此解决营养餐不营养问题,确保学生在吃饱、吃好、吃安全前提下吃出营养、吃出健康,校园餐规范管理成效让群众可感可及可知,社会满意度得到全面提升。
记者在淮阳区文正学校餐厅看到,餐厅工作人员经过多道工序后,美味可口、香气四溢的饭菜就出锅了。“我们从食谱的制定到食材的采购,再到烹饪的过程,都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和监督,让孩子们吃得健康、吃得开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校长赵伟告诉记者。
(来源:河南省教育融媒体采编中心 记者 丁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