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的浪潮中,信息如同汹涌的潮水,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各个角落,高校党建工作也不例外。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高校党建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同时也迎来了创新发展的新机遇。
高校党建面临的复杂现状
高校党建一直是党的建设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的形势却不容乐观。从研究数据来看,学术界对高校党建的研究虽有成果,但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仍存在诸多问题。信息时代高校党建成果匮乏,专著和学位论文稀缺,期刊论文量少,且现有成果集中在近年,缺乏深度融合研究。
从实践层面看,我们通过大规模的调研发现了更为具体的问题。在高校党建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程度方面,近半数的受访者认为效果一般,甚至有小部分人认为效果较差。这反映出传统党建机制在信息时代面临着严重的脱节问题。信息的快速传播和多样化带来了思想观念的冲击,大学生作为信息接收的活跃群体,极易受到影响,而高校党建工作在这种环境下,体制机制难以有效应对,导致党建质量提升受阻。
高校党建质量提升体制机制存在创新不足的问题。在信息技术应用于党建工作方法的创新性上表现欠佳,熟练程度处于较低水平。在信息传播无孔不入的今天,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借助新媒体不断冲击着高校党建的引领力。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关键期,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如果党建引导不力,他们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潮的侵蚀。党员信仰养成也面临挑战,网络上的多元信息和价值观念不断干扰着党员的认知和三观建构,部分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出现迷茫。
在资源整合方面,高校党建资源优化整合不够合理,尽管多数人认为情况较好,但仍有相当比例的人表示一般或较差。这背后是信息技术高校党建资源优化整合思维未完全建立的问题。党建工作者在思想理念和技术应用层面都存在不足,部分工作者信息素养欠缺,习惯传统工作方式,导致党建资源缺乏吸引力和互动性。而且新媒体在推动党建资源优化整合方面合力不强,信息化程度不够高,影响了整体党建质量的提升。在党建实践中,运用信息技术推动创新发展能力不足,如网络话语育人不足、信息技术育人不足、党建工作者技术运用不熟练以及传统评价方式不适用等问题,都严重制约了高校党建工作的质量提升。
然而,挑战与机遇总是并存的。信息时代为高校党建质量提升开辟了新的路径,高校积极行动,从多个维度探索创新发展。
在资源整合方面,这是提升党建质量的关键环节。信息时代高校党建资源呈现出多样性、开放性、动态性和共享性的特点,同时由于高校数量增加、资源发展不平衡、使用差异等原因,资源整合成为必要之举。虽然当前在资源整合上存在观念滞后、理论研究不足、管理体制欠缺、工作者素质不高等问题,但高校正努力树立资源整合整体观。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一体化建设现有资源,优化配置资源,突破高校边界形成新资源,同时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统筹推进构建党建资源整合体系,实现多种资源的贯通、结合和关联,推动资源转化和党建育人。
同时,树立资源整合动态观,提升党建资源开发实效性。针对平台资源,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和资源动态性,优化整合实现共享共建和多样传播;针对内容资源,对党建内容资源进行系统化布局,从单向传播向多方互动、从文字图片向数字转型;针对环境资源,在复杂育人环境下,以主流思想为主导,尊重学生心理规律,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和谐关系。此外,树立资源整合辩证观,正确处理资源有限性与无限性、量与质的关系,充分挖掘党建资源物质性有限背后的信息资源价值和工作者潜能,确保内容资源的政治性和方向性。
在创新党建质量提升方法上,高校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创新方法是信息时代高校党建质量提升的必然要求,它既符合高校党建信息化的拓展延伸需求,也适应了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新问题的趋势。信息技术为高校党建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能够解决现存问题、提升主动性,为育人工作打造新平台。从实践来看,随着微传播工具的兴起,互联网成为党建新阵地,高校党建方法必须结合微传播并贴合学生特点进行更新。同时,高校发展需要高质量党建引领,党建工作要借助信息融入网络,实现线上线下融合,贴近学生生活。
在基本遵循上,高校党建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站稳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将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贯彻教育方针政策,解决党建与业务 “两张皮” 问题,以师生为中心开展工作,收集意见、解决问题。同时,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抓手,拓展党建阵地,搭建载体平台,以党建工作细节为支撑,增强党建质量和精准意识,推动党建工作精准化。信息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有了新变化,创新宣传教育载体,借助新媒体打破时空限制,使党建工作更高效便捷、透明公开,拓宽了民主监督渠道。这不仅顺应了客观要求,也是实现高校党建内在要求的关键,即以质量为重点,树立党建质量理念,运用信息技术创新党建工作,增强育人效果。
完善的评价体系是信息时代高校党建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高校党建质量提升评价体系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包括基础党务信息评价模块、党员学习教育评价模块、组织生活评价模块、辅助党建决策评价模块等。其运行路径涵盖了从质量思想在顶层设计中的贯通情况到党建工作机制动力集成化情况等多个方面的评价。
在构建评价体系时,遵循客观全面、简约明晰、导向明确的原则。客观全面是基础,要依据相关文件设置多层级、有针对性的考核指标体系;简约明晰要求指标选择从实际出发,编制简单实用、清晰准确的指标,考核评价借助信息和信息技术做到重点突出、操作简便;导向明确则是以马克思主义及相关理论为指导,坚持正确政治和思想导向,讲究科学性,综合运用方法形成党建合力。
改进策略上,以育人为导向科学设置党建质量评价体系,包括科学确定评价标准,参照党章党规和教育部相关文件,融入信息因素;综合设定评价指标,将其具体化、量化并通过图表展示;准确构建评价要素,从主体、客体、机制、作用发挥等方面融入信息党建要素,使评价结构清晰、便于操作。以一线为重点增加基层质量评价意见权重,注重实地调研和实绩考核,优化师生参与党建评价的途径方式,重视师生评价意见的整改落实。以奖惩为动力推动党建质量评价精准实施,精确设计评价主体,包括党组织自身、师生、专家组参与的多种评价方式,精准推进评价过程的督导监管,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化、动态化监管和一体化反馈,精准运用评价结果,全面分析、有效运用并形成完整评价链条。
信息时代高校党建质量提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通过资源整合、方法创新和评价体系完善等多方面的努力,高校党建必将在新的历史时期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思想和组织基础。
作者:黄萍阁,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系统党建创新项目,2023-DJXM-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