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育宣传网

首页 > 高等教育 > 正文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优秀毕业生袁志成:把心安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05日16:30 来源: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

  近日,教育部公布2023-2024 年度“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学(教)金”获奖人选名单,全国共有398名优秀高校毕业生和60名优秀指导教师获得奖励。其中,被誉为边疆“胡杨”的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毕业生袁志成荣列榜单!



  从“背井离乡”到“此心安处是吾乡”,袁志成用6年时间把自己变成了一棵属于新疆克州乌恰县的边疆“胡杨”。得知自己获奖后,他激动地说:“感谢母校的培养,让我拥有了翱翔的翅膀,更赋予我坚韧的品格和力量,我会继续尽好边疆‘胡杨’的职责,把心安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乌恰县的发展奉献力量。”



辞家千里上天山


  袁志成,1994年出生,是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2018届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他扎根边疆的决定缘于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辅导员贾亚琪的一通电话。那通电话,让他作出了一个改变人生轨迹的重要决定——参加新疆克州在内地高校招录的基层公务员专项计划。

  经过严格的选拔、面试和体检,袁志成顺利成为了一名新疆克州的基层公务员。至今,他依然清晰的记得那个让他人生发生转折的日子——2018年11月3日,他登上前往新疆克州的飞机,开始了4500多公里的旅程,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乘坐飞机,也是他第一次离家如此遥远。

  次日凌晨2时,他顺利地抵达目的地的第一站—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党委党校,并在这里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入职培训。党校的学习生活,袁志成受益匪浅。“在这里,我结识了一批良师益友,我们共同钻研维语,一起参加活动,逐步了解这片陌生的土地。或许过往,这里曾被视为蛮荒、落后之地,充满了未知与危险。然而,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无数基层工作者前赴后继的不懈努力下,这里正逐步走向繁荣。”袁志成说,随着对这片土地的了解加深,他愈发感受到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也愈发明白未来自身价值所在。


做基层群众的贴心人


  党校培训结束,袁志成被派遣至祖国最西端的乌恰县,那里是阳光最后洒落的地方。在那里,分配给袁志成的第一个任务,便是基层扶贫。作为国家政策的具体执行者,袁志成深知,他的工作将直接关系到当地民众的切身利益,于是他白天走访当地群众,了解民俗民情,晚上学习国家政策,每天坚持工作到深夜。

  维族老人塔吉汗·吐尔逊是袁志成的一位结亲户,特别慈祥,袁志成第一次拜访老人的场景仍记忆犹新:“刚进门,奶奶热情拥抱了我,给我戴上了一顶白毡帽,拿出了很多特色美食。奶奶很乐观,她总是念叨,多亏了党和政府帮助啊,现在这日子越过越好!”后来,袁志成每周都定期看望这名塔吉克老人,得知老人有高血压病史后,自费购买电子血压计赠送,并手把手教老人使用。

  袁志成就是这样,他用心对待每一名扶贫对象,用行动为他们带来爱与希望。2019至2020年间,他还参与了从自治州、自治区到国家级的扶贫验收工作,圆满完成了党组织赋予的各项任务,荣获“黑孜苇乡人民政府优秀党员”荣誉称号,得到组织的高度肯定。


在历练中不断成长


  2020年10月,他被调往乌恰县卫健委担任副主任,主管项目、财务、医政、药政及全民健康体检等核心任务。

  在财务管理方面,袁志成认真学习财经知识,虚心向财务领域前辈请教,确保专项资金使用规范,任职期间接受并顺利通过了来自吐鲁番审计组及自治区第二巡视组的检查。在项目管理上,他主动研究相关政策,积极推动各类项目的开展,挂职期间完成了全民体检中心建设、医疗垃圾处理及医学观察点建设等重点项目,总投资额达到1.605亿元。在其他业务工作上,他也积极响应上级要求,确保工作按时、高质量完成。

  在新疆这几年,袁志成还收获了自己的爱情,他迎娶了一名新疆姑娘,还有了可爱的孩子。中国人的骨子里都有一种浪漫情怀,那就是血脉传承。袁志成也不例外,和妻子商量后,他们给孩子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袁疆。他希望,未来,孩子也能像他一样,把最美好的青春和年华留在新疆这片美丽的土地上。


责编:王曼琪 二审:时高玺 三审:张舸

最新发布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