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育宣传网

首页 > 理论研究 > 正文

庞睿 师宇豪:南水北调精神引领青年成长成才何以可能?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18日09:26 来源: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状况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是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和大动脉,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长远发展和人民福祉”。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未来不同段相继完工,都离不开伟大精神的支撑。学界将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实践的精神称为南水北调精神。这一精神虽然尚在商榷之中,但其对社会不同群体尤其是青年群体所彰显出的引领力,已经显现出来。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探讨南水北调精神对青年的引力作用,既是青年成长成才的迫切需要,又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现实需要。


一、关于南水北调精神的文献分析


从学界的研究成果来看,对南水北调精神的概括尚未达成普遍性共识。从呈现的内容来看,不同的总结源于方式的差异。具有代表性的概括方式有五种。一是行政指导性总结。如水利部组织专家学者将南水北调精神进行总结为“调水为民、治水兴邦,南北统筹、经略江河,绿色发展、人水和谐,科学求精、拼搏奉献”。再如南阳市水利局概括南水调精神为人民至上、协作共享、艰苦奋斗、创新求精、舍家为国,认为这一精神生动地回答了南水北调工程“为谁建”“如何建”“依靠谁”的问题。二是复合式提炼。这是一种“分—总”式结构,通过不同细分的精神总结,合并成为南水北调精神的内涵。如吕挺琳将南水北调精神内涵概括为人民至上、协作共享的国家精神,艰苦奋斗、创新求精的工程建设精神、顾全大局、爱国奉献的移民精神,忠诚担当、攻坚克难的移民工作精神。强调南水北调精神由国家精神、移民精神、工作精神复合而成。三是点对点式梳理。这一方式多以南水北调中某类具体实践所彰显出的精神为案例,梳理出南水北调主要精神。如朱金瑞将南水北调精神内涵概括为“人民至上、协作共享、艰苦奋斗、创新求精、舍家为国”。谷佳媚和杨利英将其归纳为“统筹协调、团结合作;顾全大局、牺牲奉献; 忠诚担当、任劳任怨;创新求精、攻坚克难”,也是点对点式梳理的体现。


从上述分析不难发现,学界对南水北调精神的内涵总结成果丰富,极大扩充了认识边界,扩展了研究思维,为进一步研究和弘扬南水北调精神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是,辩证来看,这种多而繁杂,本身也是研究处在“十字路口”的迷茫阶段的一个典型表征。通过对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借鉴和吸收,我们认为,深刻把握南水北调精神的丰富内涵,不应一味求全,凡是南水北调中出现的思想、实践、事件、理论等,都相应提出一种精神,这就使南水北调精神成为一个无所不包的“精神仓库”。当前,更应从“要义”出发认识南水北调精神,把握南水北调工程从提出到现在、从理论到实践、从设想到通水等过程中最为核心的、独具特色的、影响深远的那些精神。同时,为了使南水北调精神更具时代感召力和现实影响力,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南水北调精神也应删繁就简、朗朗上口、便于记诵、利于践行。


二、从“要义”出发深刻把握南水北调精神的内涵实质


通过文献分析,我们认为,南水北调精神的内涵实质应从“要义”出发,从“贯通始终”出发,从“易识易诵易传”出发,通过四个部分来把握。


一是人民至上。南水北调工程的决策根源深刻体现了人民至上的理念。中国水资源总量虽较为可观,但人均水资源却相对不足,且在空间分布上严重不均,呈现出南方水资源充裕、北方水资源匮乏的格局。为切实破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困境,满足人民群众对水资源的急切需求,党和国家果断作出启动南水北调工程的重大决策。这一决策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慎重考量,将解决人民群众的用水难题置于突出位置,充分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历程中,人民至上的理念一以贯之。工程建设全面考量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在工程规划与设计环节,广泛征求了沿线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负面影响。在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切实保证工程建设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有力维护人民群众的生态权益。南水北调工程的建成通水,调水突破60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充分彰显了人民至上的理念。人民至上在南水北调工程的筹划、立项、建设以及通水效果中均得到了充分展现,深刻体现出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的高度责任感。


二是团结协作。团结协作既是整合协调、衔接沟通的工作能力,又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思维方法。1959年,中国科学院、水利电力部在北京召开南水北调考察规划工作会议时指出,南水北调工程宏大、战略定位极其重要,必须遵“统筹兼顾,南北两利,以有济无,以多补少,使水尽其用,地尽其利”。该理念为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指明了方向,重点强调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区域间的协调发展以及资源的合理分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横跨中国四大省级行政区,途经河南、河北、北京和天津,覆盖了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工作链多,程序复杂,没有团结协作精神贯穿其中,其结果必然是水中花镜中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规划到建设的过程中,从党中央到基层政府实现了多层联动、全面统筹、科学谋划,既完成了干线建设和首渠配套工程,又做好了水源地区的移民迁移、水质保护等任务,科学处理好了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移民安置、经济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贯彻落实了调水全线的水质保护工作,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顺利完成最终实现了水资源的千里跨调,满足了河北、河南、天津、北京地区的人民对水资源配置优化的深切渴望。


三是开拓创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科技创新、管理模式、工作方法、生态保护等方面探索出许多独具优势的创新之处。在科技创新方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复杂,跨越数百条河道和千余条道路,或凌空架设,或隐蔽潜行。建设过程面临复杂地质条件和庞大工程规模等诸多严峻挑战。工程技术人员通过持续探索与创新,成功研发出一系列先进工程技术。在隧洞施工方面,运用先进的盾构技术,在复杂地质环境下高效挖掘隧洞,减少施工时间和成本,确保隧洞的稳定性和密封性。在渡槽建设领域,创造性地设计出大跨度、高承载的渡槽结构,为输水的安全与稳定提供了坚实支撑。在管理模式创新方面勇于创新,采用 “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社会参与” 的方式,明确界定各方职责与任务,提升了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效率,创新性建立了完善了工程质量监督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以及质量监督体系通过严格的检测和评估体系。在生态保护上,创新性提出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的理念,结合地理地貌,创造性地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在工程运行过程中,通过采用先进的节水技术和设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对废水进行处理和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总之,南水北调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彰显出开拓创新的伟大精神,为全球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四是舍己为国。南水北调工程从统筹计划到部分通水,是数以万计人民群众舍己为国精神的典型体现。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远离家乡,长期奋战在工程一线,面对恶劣气候、复杂地质环境等艰苦施工条件,毫无怨言。数十万移民群众从大局出发,舍弃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带着对故土的眷恋迁往陌生的新环境,为工程顺利开展做出巨大牺牲。习近平总书记动情地感慨道:“为了沿线人民能够喝上好水,大家舍小家为大家,搬出来了。 这是一种伟大的奉献精神。”舍小家、顾大家,识大体、顾大局,充分体现出舍己为国的伟大情怀。这种精神是南水北调工程顺利通水的重要支撑,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诠释。广大移民群众舍己为国,激励着工程建设者们攻坚克难,确保工程按时、按质完成,体现了中华民族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传统美德,凝聚成了时代记忆。新时代进一步发扬好舍己为国精神,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三、青年南水北调精神对青年责任担当的引领作用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青年的培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在当今时代,青年群体积极向上、向善向好、视野开阔、创造性强、思维活跃、充满朝气,尤其是青年一代心怀梦想,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能够不懈奋斗,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辩证且实事求是地看,青年群体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青年受佛系主义影响,缺乏进取精神和奋斗动力,对未来感到迷茫和困惑。拜金主义也受到一些青年备受追捧,追求物质享受,忽视精神层面的追求。历史虚无主义以隐蔽的方式影响了一些青年,使其对历史缺乏正确的认识,生发出错误的历史认知和价值观念。功利主义则让部分青年过于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的规划和使命感。


青年群体优势的发扬和不足的改善,离不开伟大精神的引领。南水北调精神作为新时代备受瞩目的伟大精神,发挥好对青年群体的引领作用,是青年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也是国家发展蒸蒸日上的迫切需要。尤其是对青年群体存在的错误价值观念,南水北调精神犹如一剂“良药”,可以很好对其进行纠偏、引导和规范。


第一,南水北调精神是青年心系人民的领航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南水北调精神蕴含的革命加拼搏的精神,就像一盏明亮的灯,持续激发着当代青年的为民情怀,引领他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全力为人民的幸福安康贡献力量。人民至上是南水北调精神的核心要点。回顾南水北调工程,从规划到实施的全过程,始终把人民的用水需求放在首位,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切实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这一理念为青年们树立了鲜明的价值导向。我们的课堂调查发现,受南水北调精神影响的青年,更愿意投身教育、医疗、基层服务等能直接服务民众的行业领域。他们深知,只有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自己的努力才有真正价值。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强化着青年们的为民情怀,促使他们在各自岗位上积极为人民解决问题,成为守护人民幸福生活的力量。


第二,南水北调精神是青年大局观念的启明星。南水北调工程规划的深远眼光,针对我国水资源分布的失衡现状,旨在从根本上解决北方地区长期的水资源匮乏问题,进而促成全国水资源科学分配与高效利用的大局。这一规划跳出单一地域或单因素的限制,综合考虑了广袤国土上不同区域的水资源需求、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变化等多维因素。青年通过学习、了解南水北调工程,可以更好学习和掌握宏观分析的思维。在处理复杂事务时,能够着眼于当下的局部利益,站在国家发展和社会全局的高度,全面、系统地审视各因素间的关联,将个人实践融入广阔的社会发展大局之中。通过南水北调精神的引领,青年群体将会生成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以系统的、整体的思维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第三,南水北调精神是青年创新思维的指南针。南水北调精神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具象化为一系列伟大的实践。在解决水质保障问题上,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出多项前沿的水质监测与净化技术;在确保大型水利工程安全上,工程人员勇于探索创新的工程结构设计与加固策略,根据不同施工环境,巧妙创造出切合实际的施工技术;在居家搬迁的过程中,移民群众易地搬迁到新的环境后,以创新思维努力生活,开启小康之路……这些创新实践所激发的创新精神深深地感染了青年一代,让他们明白,创新并非遥不可及的空中楼阁,而是面对挑战时应有的积极姿态。因此,当青年在学业、生活或职场中遭遇困境,建设者们奋斗的形象便会浮现在他们脑海,激励他们点燃内心的创新火焰,勇于打破常规,寻求新思路和新方法来攻克难题。


第四,南水北调精神是青年乐于奉献的压舱石。南水北调工程部分路段的成功通水,离不开数十万移民的无私奉献。以移民干部为例来看,广大移民干部怀着对党和国家的高度忠诚,在历史使命感的引领下,展现出强烈的事业心与献身精神,毫不畏惧地直面各种挑战,以坚定的决心承担起重任。在面临误解与压力时,他们默默忍受,坚守岗位,始终不渝地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凭借顽强的拼搏精神,他们全身心投入工作,达到忘我境界。移民干部用无私奉献、奋力拼搏加速了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推进。作为移民工程的中流砥柱,移民干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新时期党员干部的忠诚担当精神。这种奉献精神,感天动地,极大地激发和鼓励着青年群体在学习和工作中,以乐于奉献为推手,无论面对何种困难或挑战,都能够发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奉献精神,胸怀大志、心怀国家和人民,不断在中国式现代化推进过程中绽放青春色彩。


基金项目: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阐释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全国两会精神校级研究专题项目、河南省高校青年宣讲名师庞睿工作室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编:任万辉 作者:庞睿 师宇豪 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二审:时高玺 三审:张舸

最新发布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