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单独成章进行谋篇布局,吹响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号角。近年来,我省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郑州科技学院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我省关于教育的决策部署,创新性地提出了“32123”育人模式,通过构建“宣讲团”“小读本”“融媒体”“云穿越”“大课堂”五种育人新路径,着力做好高质量思想政治工作,增强育人思想引领力,助力教育强省建设事业高质量有序推进。
三级联动:“宣讲团”奏响奋进乐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强调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学校构建了宣讲团、教师宣讲团、学生宣讲团三级宣讲团体系,实行“培根铸魂 领航润心——伟大成就育新人”宣讲团育人工程,将新时代伟大成就有机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对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关键意义。通过构建学校“铸魂”宣讲团、教师“领航”宣讲团、学生“润心”宣讲团三级联动宣讲团架构,致力于以青年视角和青年话语,传递新时代伟大成就,汲取新时代伟大成就的精神伟力,鼓励大学生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两册并行:“小读本”记录伟大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寄语新时代青年时强调,“广大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学校印制以《新时代伟大变革之理论成就小读本》《新时代伟大变革之实践成就小读本》为主的系列便携小读本。学生以主题班会、研讨会、座谈会、茶话会、畅聊会等形式,从单方输入新时代伟大成就相关知识,到多方输出、共同分享自我学习成果,增强了学生多元化认知能力。
多元合一:“融媒体”展现多彩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融媒体”以新时代伟大成就为主要内容,精心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朋友圈”。以网站、微信公众号、官方QQ、抖音等新媒体为线上教育载体,以广播、学院学报为线下教育载体,用推文、图片、音频、微视频、话题互动等大学生喜爱的形式宣传新时代伟大成就,产出系列原创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占领思政教育主阵地。
两馆同游:“云穿越”体验非凡之旅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强调,“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提升思政课教师信息化能力素养,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推动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既是推动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时代之需,又是提升思政课育人效果的实践之要。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搭建沉浸式体验馆、交互式情境舞台两大场馆,将新时代伟大变革的价值、理论、实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让学生通过“云穿越”式的实践和体验方式,感受新时代动起来的历史、活起来的理论、炫起来的课堂,有效提升了学校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推动了思想政治工作同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使其时代感和吸引力不断增强。
三课协同:“大课堂”培育担当之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强调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在思政课教学中相辅相成、内在统一的关系。“32123”育人模式注重挖掘“大课堂”显功能与潜功能:将新时代伟大成就的理论知识通过教学“第一课堂”讲授,让学生在校园实践“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第三课堂”体验、践行,充分挖掘“大课堂”的双重功能。既强调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课程”地位,又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全局调动育人主体、全面发掘育人资源上的系统性要求。
在“宣讲团”“小读本”“融媒体”“云穿越”“大课堂”为主要渠道的“32123”育人模式下,郑州科技学院育人效果和社会影响力都得到显著提升。首先,创新了多元化的思政教育方式:如“开放麦”“rap”等新型宣讲模式,《郑科·青年说》《特色主题班会》《活力社团》等特色活动,主题班会、研讨会、座谈会、茶话会、畅聊会等分享对话形式,大概念教学法、五环教学法、小班研讨、案例分享等新的教学方式,情景模拟式、导游展示式、历史再现式、角色体验式、自主探究式等新的思政学习体验模式。其次,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拓域:“32123”育人模式,突破了传统的室内、课堂的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拓展到了虚拟的网络空间和融媒体中,拓展到了融合信息化技术的场馆中,让理论看得见、摸得着,让学生在情感中认同新时代伟大变革,并汲取精神伟力。最后,思政育人提质增效:学生积极参与“润心宣讲团”,在“云穿越”中感受沉浸式体验和互动,“大课堂”内收获知识性、趣味性、体验性和互动性的思政知识,积极性空前高涨,实现了从“受教者”变成“主讲人”、从“旁观者”变成“制作人”的转变。
“32123”育人模式是郑州科技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之举,也是学校加快建设高质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的具体实践,有利于推动高校形成健康的教育环境和生态,全面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高质量推进河南省教育强省事业有序运行。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4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思政课类)“数字赋能思政课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编号:2024SJGLX1024);郑州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思政课程)“价值引领 数智赋能:大语言模型融入思政课改革研究”(编号:2025 SZK 002);郑州科技学院校级教青年项目“‘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体验教学改革的困境与出路”;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2024年度调研课题“民办高校打造思政体验‘金课’研究与实践”(编号:HNMXL20242194)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