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育宣传网

首页 > 理论研究 > 正文

郑州科技学院:伟大变革融思政 特色育人显实效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18日18:03 来源:郑州科技学院

一、打造特色育人模式


(一)多元化融入方法


学校采用多元化方法将新时代伟大变革相关内容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工作:一是构建三级联动宣讲团;二是印制便携“小读本”;三是拓展多元合一的融媒体传播渠道;四是搭建数智化场馆;五是挖掘“大课堂”显功能与潜功能。


(二)多模式融入策略


学校采取了多模式融入策略。三级联动宣讲团中的学生宣讲团采取“开放麦”“rap”等新型宣讲模式,在两册同步“小读本”中拓展了主题班会、研讨会、座谈会、茶话会、畅聊会等形式,在多元合一融媒体中创新了《郑科·青年说》《特色主题班会》《活力社团》等特色活动,“云穿越”两大场馆中融入情景模拟式、导游展示式、历史再现式、角色体验式、自主探究式等新的思政学习体验模式。在三大课堂中积极推进大概念教学法、五环教学法、小班研讨、案例分享等新的教学方式的运用。


(三)系统化融入实践


学校将学生对于新时代伟大变革的学习、理解、体验、践行,根据认知发展层次进行系统化设计和推进,实现了新时代伟大变革入脑、入心、入情。“宣讲团”对新时代伟大变革现实层面的传播,“小读本”是新时代伟大变革在学生朋辈圈中的交互式学习,“融媒体”是对新时代伟大变革网络空间上的互动,“大课堂”是对新时代伟大变革的系统学习和实践,“云穿越”是学生在数智赋能中将新时代伟大成就的理论认识推向情感升华。


二、形成特色育人成果


(一)思政教育改革创新


学校在多元化融入方法、多模式融入策略、系统化融入实践中,改革了思政教育教学方式。一方面,思政教育实践倒逼理论研究发展。基于“融媒体”“云穿越”,围绕思政教育教学,产出了一批研究相关成果,其中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30余项,其他300余项。科研成果的输出,又反哺了育人模式的实践。另一方面,拓展了思政教育教学场域,从物理空间拓展到网络空间、从公共场域推进到私人场域,促进了思政教育场域的多元化、青年化、数智化、娱乐化、泛生活化,有效提升了思政教育教学的育人效果。


(二)思政育人品牌彰显


在“宣讲团”“小读本”“融媒体”“云穿越”“大课堂”的基础上,学校打造了“春雨计划”“后浪计划”等多个思政品牌,探索了“行走的思政课”“志愿者服务”“第二课堂”等实践活动模式。“春雨计划”荣获全国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秀成果特等奖。典型案例《创新科技数智赋能 凸显思政教育效果》荣获第六届全国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优秀成果特等奖。党建工作典型案例《构建“勤齐疏话”长效机制 以主题教育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荣获第六届全国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一等奖。


(三)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宣讲团”“小读本”“融媒体”“云穿越”“大课堂”模式实践后社会服务成效显著,教育部思政司、河南省教育厅领导亲临“云穿越”的数智化场馆指导。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广东部分高校、西藏部分高校等省内外百余家单位来校参观学习;新华社河南分社、河南省总工会、河南省应急管理厅等20余家单位利用我校开展主题教育,学校的社会影响日益扩大。


三、推动思政育人创新


(一)理念创新


在理念方面坚持守正创新,将新媒体和新技术融合,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融合,探索教育教学数智化平台建设,摸索新时代伟大变革与学习主体的契合点,新时代伟大变革与学习方式的结合点,新时代伟大变革与实践模式的融合点,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变与不变、继承和发展的辩证统一。


(二)平台创新


在平台方面坚持问题导向,依托“云穿越”中的沉浸式体验馆和交互式情境舞台。运用数字技术加码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科技数智赋能,搭建资源聚合、多元立体式思政教育教学场馆,以沉浸式、交互式、情景式等体验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


(三)实践创新


在实践方面坚持系统思维,“宣讲团”“小读本”“融媒体”“云穿越”“大课堂”的串联运用,实现教师从教授向督导转变、学生从被动到主动转变、媒介从文字到智能化转变。在科技数字赋能之下,实现了思政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环体等多方面的改革。


(四)评价创新


在评价方面坚持全面推进,从教师能力、学生获得感、思政教育教学本体的突破等多个方面评价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并根据评价反馈意见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全面推进。


基金项目:2024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思政课类)“数字赋能思政课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编号:2024SJGLX1024),2024年度教育部高校思政创新发展中心(辽宁财贸学院)专项课题“大预言模型赋能高校思政育人创新路径研究”(编号:SZZXKT2024010),2024年度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调研课题“数字赋能背景下民办高校思政课实效性提升研究”(编号:HNMXL20242205)


作者简介:高莹(1996—),郑州科技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责编:任万辉 作者:高莹 二审:时高玺 三审:张舸

最新发布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