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高度重视校园安全稳定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和安全发展理念,提高站位、强化担当,夯实基础、筑牢防线,聚焦重点领域、紧盯关键环节,着力推动“五力共进”工作机制,保持敏锐性、增强主动性、下好先手棋,积极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
一、提升“驱动力”强化制度管理,共筑校园安全之基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将教育部、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有关部署要求落到实处,学校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对学校安全稳定暨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调整,印发《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关于调整安全稳定暨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豫工信院〔2025〕2号),领导小组下设十个专项工作组,负责具体落实校园安全各方面工作。按照“主办部门牵头,协同部门配合,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开展校园安全工作,切实增强了各部门和全体师生的安全责任感、主动性和自觉性,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有责”,达到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效果。
二、增强“战斗力”优化队伍建设,严守校园安全之门
校园安全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基础保障。要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必须打造一支战斗力强、素质过硬的校园安全队伍。一是强化专业技能培训。 校武装部定期组织安保人员开展法律法规、消防安全、应急处置、防卫技能等方面的集中培训,全面提升其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二是引进专业人才。 积极引进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经验的人才,例如退伍军人、安保专业人员等,不断充实校园安全队伍力量。三是开展实战演练。由校武装部牵头,各部门、学院配合,定期组织防暴恐、防火灾、防地震等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提高队伍实战能力和协同作战水平。校党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增强校园安全队伍的战斗力,优化队伍建设,严守校园安全之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三、深化“感召力”注重心理辅导,点亮校园安全之光
校园安全不仅需要坚实的“战斗力”保障,更需要温暖的“感召力”凝聚人心。关注师生心理健康,加强心理辅导,是构建和谐校园、筑牢安全防线的重要一环。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明确组织领导。调整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印发《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师德师风监督制度》(豫工信院〔2024〕63号)《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教师师德师风申诉制度》(豫工信院〔2024〕65号),制定《师德重大问题报告和师德舆情快速反应制度》, 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宣传统战部、校团委和各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文艺体育等活动,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三是建立心理辅导与学生互助机制。制定了《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管理办法》建立二级心理辅导站、朋辈心理辅导室,为学生提供个别咨询、团体辅导等服务,及时疏导学生心理困惑,形成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
四、落实“执行力”排查安全隐患,织密校园安全之网
校园安全无小事,隐患排查是关键。要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必须将“执行力”落到实处,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一是明确责任分工。成立以党委书记和校长为组长的平安建设领导小组,持续健全校园安全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职责,形成层层负责、人人有责的安全责任体系。二是加强监督检查。 定期开展校园安全督查,每周五召开校园安全工作分析研判例会,对本周相关部门汇总的安全问题和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进行充分研判,由校园安全督导检查小组负责对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进行跟踪问效,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到实处。三是严肃责任追究。 对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隐患排查整治不力的部门和个人,严肃追究责任,形成有力震慑。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执行力”贯穿校园安全工作始终。
五、激发“凝聚力”团结社会力量,共绘校园安全之图
校园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要激发“凝聚力”,就要广泛团结社会力量,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校园安全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一是加强家校合作,共筑安全防线。各学院定期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沟通学生安全情况,共同商讨安全防范措施,逐步搭建家校沟通平台。二是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共治合力。加强与公安、消防、卫生等政府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联防联控机制,确保突发事件能够快速响应和有效处置。三是加强安全宣传教育,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周边环境。校武装部联合宣传统战部、学生工作部等相关部门,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安全知识宣传、安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社会对校园安全的关注度和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