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37颗“科技星火”在中原大地17个地市燎原,当青春力量与数字技术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碰撞,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学子用数字赋能、志愿服务、文化传承三重奏,在2025年寒假奏响了新时代的青春华章。从太行深处的智慧村务系统到社区街巷的银发数字课堂再到数字点单现场创作,他们用代码编织民生网,用创意激活文化魂,让科技志愿服务在家乡大地上绽放光芒。
一、智慧治理 "织网" 行动:科技赋能基层治理现代化
在洛阳市汝阳县,23通信1班王新隆参与搭建的“禁燃巡查小程序”,让传统的人工巡查升级为智能预警,配合公园广场的卫生环保宣传,为乡村治理装上“智慧大脑”。在开封市祥符区朱仙镇,23物联网1班杜雨维护的“党员积分制管理系统”,通过数字化升级让村务管理更加透明高效。最值得关注的是周佳慧同学在平顶山市夏李乡积极参与设计的“独居老人关怀数据库”,通过智能定位系统为23位空巢老人建立安全预警机制。李皓宇同学在开封市尉氏县参与设计的“反诈知识图谱”,制作的H5宣传页覆盖2万余人次,反诈知识普及率提升37%。这些新职“数字村官”用科技力量守护家乡平安,让基层治理既有“科技范”更具“人情味”。
二、志愿服务 "暖冬" 行动:青春温度传递社会温情
返乡新职学子化身冬日暖阳,在中原大地书写温暖篇章。谢观镇同学在南阳市唐河县组织的“浓情腊八粥”公益行动,联动12个社区服务3000余名环卫工人,日均配送热粥1500余份。郭丽娜同学带领文峰区“河小青”服务队清理河道垃圾1.2吨,参与绘制的“生态保护电子地图”实现污染源实时监测。特别值得点赞的是赵晨如同学在林州市顺河镇热心创建的“银发数字课堂”,通过32场智能手机培训,帮助150位老人跨越“数字鸿沟”,累计解决生活服务类问题300余件。他们用青春温度融化寒冬,让志愿服务成为新时代最亮丽的风景线。
三、文化传承 "焕新" 行动:数字技术激活文明基因
在文化传承的赛道上,新职学子展现创新活力。郭依璐同学在周口市商水县参与的“文明实践暖人心,欢乐祥和过大年”春节送对联活动,创新采用“数字点单 + 现场创作”模式,吸引500余名村民参与,实现文化服务精准供给。王静同学在信阳市光山县完成的2000余户村民电子档案录入工作,通过可交互数字资源库建设,让户籍信息“活”起来,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数据支撑。
这个寒假,新乡职业技术学院237名“科技星火”用脚步丈量家乡土地,用双手书写青春担当。他们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播撒科技种子,在基层治理的网格中编织智慧经纬,在文化传承的长河里扬起创新风帆。从太行深处到黄淮平原再到社区街巷,处处闪耀着青春奋斗的光芒。这场社会实践既是对“强国有我”誓言的生动诠释,更是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答题。期待这些“科技星火”继续发光发热,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