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育宣传网

首页 > 高等教育 > 正文

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为研究注入全新活力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举办“中原碳谷发展”系列论坛(第七期)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0日22:11 来源: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4月7日下午,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管理学院300多位师生共同聆听了一位来自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米凯拉教授的报告。



“米凯拉教授虽然讲的是英语,话语间却透着她对城市建设的热忱,以及对风险评估的坚定毅力。对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她坚持以最好的方式回应同学们内心深处对城市建设风险的诉求。”学校2022级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王聘凯深有感触地说。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深度,有些问题很有前瞻性。我很高兴能感受到大家对于科学研究的热情。”米凯拉教授高度赞赏师生的提问。



“中原碳谷发展”系列论坛,由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气候变化与碳中和研究院和河南省气候变化与碳中和国际联合实验室共同主办,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了七期,本期论坛由管理学院承办。



本期论坛紧扣气候变化与碳中和领域的前沿议题,由管理学院副院长吴玉娟主持,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米凯拉教授做《复杂社会技术系统面临多重风险时的风险决策研究》的主旨报告。



米凯拉教授就复杂社会技术系统在多元风险情境下的决策路径进行了深度研讨。她从风险评估与管理、多灾害风险与韧性发展等多个维度出发,深入剖析了风险评估的程序和技术。同时,米凯拉教授着重强调了人工智能在增强城市排水系统弹性、应对极端天气事件中的关键作用。



在互动交流环节,师生踊跃提问,与米凯拉教授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碰撞。同学们围绕建筑行业韧性评估的实施路径、多灾害风险下的评估方法,以及人工智能在风险评估领域的应用前景等专业问题向教授请教。米凯拉教授一一耐心解答,她深入浅出地回答,激发了同学们对风险研究领域的浓厚兴趣,现场气氛热烈。


论坛由意大利都灵理工耿洁博士和杨朔博士担任翻译,为国际学术交流的顺利推进筑牢了语言桥梁。


“同学们都很认真,能够思考米凯拉教授分享有关风险的方法和自己的学科的相关性,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深刻,让我认识到气候变化带来的自然环境不确定性,对传统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的挑战。同时也看到了好多同学对这个研究领域十分感兴趣,看到了未来气候变化领域中会涌现更多的科研人员。”


耿洁博士、杨朔博士对同学们与米凯拉积极交流互动十分肯定。



作为灾害评估与应急管理研究者、管理学院工程管理系教师陈文婷感慨道:“有幸聆听了米凯拉教授的学术报告,深受启发。教授指出,面对高度耦合的复杂系统,理解风险传递机制是提升系统韧性的关键。针对我提出的‘如何量化灾害链中风险传递概率’的问题,教授介绍了其团队研发的‘风险矩阵’模型,强调通过结构化分解与因果链分析可识别关键节点与高危路径,并可结合诸如结合‘多米诺骨牌效应’等方法进行量化分析。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她将风险评估与城市韧性建设相结合,提出提升城市在突发风险下的响应能力与恢复能力,是实现系统安全的核心路径。”


此次讲座不仅拓展了陈文婷对风险评估理论的理解,也为她今后的科研与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方法论灵感。“未来我希望在灾害链建模与风险传递量化方面展开更深入的研究,并尝试将这些理念融入我国城市灾害应急管理实践中。”陈文婷说。


“米凯拉教授就复杂社会技术系统在多元风险情境下的决策路径进行了深度研讨。从多个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了风险评估的程序和技术。”管理学院2022级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毋东阳说,“身为一名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面对当今频发的极端天气、气候急速变化及自然灾害,这次报告让我对城市建设中的风险评估有了新的想法和思路。”


毋东阳认为,首先风险评估是从一个项目开始时就已经在进行了,并通过对以往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对未来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预测,提前做好应对方案,并在风险发生时不断调整应对策略。随着AI的发展,可以利用AI模型对以往的数据收集分析,更快速地做出风险预测和应对策略。


“虽然在城市建设中面对当今气候突变和自然灾害频发风险难以预测,但是以往相似的数据依然值得我们参考,并通过在城市建设中建设缓冲带以供我们更好地应对风险。随着我们对数据更全面地收集,以后对城市建设中的风险预测会越来越成熟准确。”毋东阳说。



论坛最后,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学术副校长姜冬梅对远道而来的米凯拉教授表示诚挚感谢,并高度肯定了其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并鼓励大家勇于探索、积极创新。姜冬梅强调,适应与减缓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领域,学院将持续深化相关研究,为师生搭建更多学术交流平台,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机会,全力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河南省教育融媒体采编中心 通讯员 张红梅 陈文婷 刘江凯)



责编:闫栩宁 二审:杜帅鹏 三审:侯军锋

最新发布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