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育宣传网

首页 > 理论研究 > 正文

以“教学评”一体化,奏响“双减”乐章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5日09:19 来源:教育时报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几年来“双减”政策落地,给我国教育带来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其核心在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提升教育质量,通过这“一升一降”回归教育的本真。在这场变革中,如何真正实现“一升一降”,开封市金明小学将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作为抓手落实“双减”政策。


一、“双减”困难,凭“教—学—评”一体化破局


传统教学中,教学、学习与评价常常相互割裂。教师教学时依照既定教案授课,较少依据学生实时学习状况灵活调整;教学结束后的考试滞后于教学与学习过程,无法为教师及时优化教学策略提供依据,学生也难以得到适时指导。这种“教—学—评”的各自为政,使得教师的教方向不明,学生的学目标不清,难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难以达成“双减”所期望的教育效果。因此,学校领导就从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作为落实“双减”政策的关键路径。


二、专家引领,探“教—学—评”一体化之路


学校邀请学科专家走进校园,以指导学校课题研究的方式开展“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与研究。其中,语文、数学教师均参与了省级课题的研究。学校教师通过与专家面对面的交流,提高了理论认识,丰富了专业知识,明确了“教—学—评”一致的教学理念,提升了专业素养。在实践研究中,学校教师以教研沙龙、教学展示、作业设计、命题比赛等形式积极开展多元评价研究,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已成为教师的共识。


三、学科创新,建“教—学—评”一体化范式


在这期间,语文教师在专家指导下,编写了《统编小学语文单元评价目标体系》,研发了“嵌入式”单元评价工具包。经过反复实践,不断反思与迭代,形成“教—学—评”一体化的备课、上课、评价的模型,为一线教师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提供重要参考。数学学科形成了以课标引领目标,以目标引领评价,以评价引领活动的教学设计框架;构建了强化目标意识,注重过程管理,倡导多元评价的课堂范式;制订了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导的多元评价量表。


四、课堂实践,促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在开封市金明小学,评价不再是教学的终点,而是贯穿于整个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全过程。学生在课堂学习或者阶段学习中,借助教师设计的评价工具,依据评价标准目标明确地开展学习活动,并进行自评、互评、教师评等多元的评价,学习状况实时反馈,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评价从“监测工具”到“改进引擎”的华丽转身推动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学生在经历了这样的学习样态后,学习目标更清晰,为了达成目标学生也会对学习方法进行适度调整,学习方法更加得当;中高年级学生对各个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的关联和梯度有了认识,对学科知识体系逐渐清晰。学生在“做中学、评中进”,综合素养得到了提升。“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实现了“一升一降”,实现了“双减”政策扎实落地。


开封市金明小学将持续深化教学改革,继续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优质、高效、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成长,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重塑良好的教育生态,真正奏响“双减”的和谐乐章。


(作者:开封市金明中小学  牛驭


责编:庞珂 作者:牛驭 作者单位:开封市金明中小学 二审:张利军 三审:侯军锋

最新发布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