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正午,济源市沁园中学的校园食堂飘出阵阵饭香,初三学生聂雪琪将最后一口鱼香肉丝拌饭送入口中,满足地对同伴说:“今天的菜特别像我妈做的!”这并非偶然——在该校后厨,活跃着这样一群特殊的身影,他们身兼数职,既是牵挂孩子成长的家长,也是为师生烹饪佳肴的食堂工作人员,他们怀揣着对孩子们满满的爱意,执起锅铲,以爱为 “佐料”,为孩子们烹制着家的味道。
为真正让家长放心,让孩子在学校吃得健康舒心,济源市沁园中学深入践行 “家校协同” 理念,着力打造“妈妈餐厅”,优先面向全校学生家长选聘 “食堂阿姨”“食堂叔叔”,让孩子们的父母能够深度 “亲身参与”、全过程 “现场监督” 校园食堂每日配餐的每一道工序,只为给孩子们呈上最优质、最安全的饭菜。
据记者了解,每年9 月,学校便向全校家长发出征集令,对美食感兴趣、擅长做美食的家长都可以参加食堂员工的应聘,招聘岗位包括主厨、杂工、面案等。经过面试、考察,多位学生家长上岗,成为餐厅的员工。目前,沁园中学学校餐厅有30员工余名,其中有6位是学生家长。
这些竞聘上岗的家长拥有三重独特 “身份”。她们既是对饮食偏好、口味禁忌了如指掌的就餐学生亲人,也是凭借自身辛勤劳作、为师生提供美味的餐厅员工,更是沁园中学膳食委员会的 “火眼金睛” 督导员。“妈妈餐厅”发挥了解孩子们饮食特点的优势,推出了一批既适合孩子口味又营养全面的“特餐”,如鱼香肉丝+尖椒炒鸡蛋+烧茄子、小炒肉+肉末蒸蛋+烧青菜、黄焖鸡+农家烩菜+酸辣土豆丝等。这些特餐是“妈妈餐厅”的家长提前试吃、多次调整确定的,孩子们不仅吃得好,更吃得开心。
“妈妈餐厅”的推出,不仅增强了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互动与信任,更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上一道“安全锁”。食堂的妈妈们早已把学校的孩子看作了自己的孩子。一勺菜、一勺汤都承载着满满关怀“父母心”。“如果孩子毕业了,家长也会跟着辞职。学校再招聘新的食堂员工,依然会优先考虑家长,家长参与学生就餐的模式我们会一直保持下去”济源市沁园中学校长马军说。
在强化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方面,济源市沁园中学还创新实施了“三位一体”监管体系。一是通过组建由后勤主任、营养师、卫生专员构成的专职团队,对食材采购、加工、洗消等环节实施精准管控,实现全流程专业化监管;二是通过校企共管银行账户的方式,严格规范膳食经费收支,实现智慧化资金监管;三是成立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将“妈妈餐厅”督导机制纳入制度框架,形成家长督导员每日驻点监督、膳食委员会委员每周抽样检查、家长每学期全链条体验日观察“三级巡查”体系,家长代表全程参与从招标采购到残食处理的22个环节,实现沉浸式家校共治共管。
(济源市沁园中学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