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入挖掘文物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让文物在思政课堂“活起来”“会说话”,如何用优秀传统文化赋能教育强国,提供强大思政引领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命题。
加强文物思政研究是落实“两个结合”的内在要求。“两个结合”的提出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达到了新高度。加强文物思政研究的重要任务是致力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向学生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进一步增强青年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是落实“两个结合”思想的内在要求。
加强文物思政研究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应有之义。加强文物思政教育研究,进一步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有利于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文化滋养。
加强文物大思政研究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把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思政课堂,把文物所承载的文化信息讲深、讲透、讲活,可以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效果。因此,发掘文物中的思政元素,发挥文物育人功能,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其根本目的是培养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加强文物思政研究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现实需要。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家相继开展了“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为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提供了文字学和考古学的实证。如何利用丰富的文物资源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华美德,弘扬革命精神,是摆在文物工作者和思政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加强文物思政研究,推动文物融入大思政育人体系,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政引领力,需要从制度、科技、人才、科研等方面协同发力。
第一,要加强制度设计,形成协同育人机制。宣传、教育、文物等部门要发挥统揽全局、资源整合作用,通过政策引领,推动文物资源转变为以人为本的教学育人资源。一要突出地方特色,制定文物融入大思政育人方案。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聚焦地方特色,充分利用当地的文物资源,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从“小切口”揭示“大道理”,着力打造立场鲜明、特色突出、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大思政课”。二要发挥高校和文博机构主体作用,形成协同育人机制。鼓励各高校结合学科优势加强与文博机构合作,共建文物思政研究平台。如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博物馆与河南省文物局共建文物思政研究院,联合开展文物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传播,定期邀请文物专家到思政课堂上讲文物,邀请大学思政课教师到博物馆讲思政,实现良性互动。真正把思政课“搬进”考古遗址、博物馆和革命纪念馆,发挥文化遗址和革命场馆的育人作用,让青年学子近距离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洗礼。
第二,要强化科技支撑,创新文物展陈和传播形式。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高文物信息传播效率和覆盖面。一要探索文物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通过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等手段,对文物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推动创新性发展,使其更加符合当代学生的文化需求。二要主动适应文化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探索利用大数据和虚拟现实技术,构建新型文化基础设施如“网上革命纪念馆”,方便学生以网络祭献方式在国庆节、清明节、国家公祭日等时间节点缅怀先烈、祭奠英雄。组织开展文物科创大赛,鼓励学生利用人工智能、3D打印等技术对文物传承的文化信息进行创造性重构和创新性表达,让学生不仅是文物信息接收者,也是中华文化的传播者、文创产品的创造者。
第三,要培养人才队伍,深入挖掘文物中的思政元素。发掘文物中的思政元素需要发挥教师的关键作用,一要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思政课教师要主动学习文物知识,文物工作者要主动学习思政理论,掌握文物与思政的契合点,善用文物讲活思政道理,既要严谨客观,又要深入浅出,增强讲解内容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二要打造研究团队,文物思政研究属于交叉学科,仅仅依靠思政教师或文物工作者难以讲活文物中的思政道理,应从思想政治教育、文物与博物馆学、考古学、古文字学、网络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抽调精干力量组建研究团队,深入发掘文物信息、合理阐释文物价值、充分展示文物魅力。
第四,要深入研究阐释,提升文物思政育人成效。发挥文物的思政育人功能,离不开对文物的深入研究和科学阐释。一要加大课题支持力度,近年来,国家注重加强考古能力建设和学科建设,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冷门学科,要求文物工作者做好考古成果和文物遗产的挖掘、整理、阐释工作,同时要求思政教师善用历史文物讲活思政道理。作为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找到文物与思政的契合点,还要创新授课方式,相关部门应强化科研和教改项目支持,为文物思政设置研究专项,以高水平科研支撑高水平教学。二要出台文物思政教材出版计划,推动研究成果及时纳入大中小学思政课读本,推出让青少年喜读爱看的精品力作,让文物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引导青年学子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自觉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作者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原副校长朱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