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指示,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培育涵养更多教育家型教师、校长,4月18日—19日,由河南省教育厅主办、河南大学承办的河南教育家书院研究员入院和中原名师进站仪式暨教育家型教师校长交流研讨活动在河南大学郑州校区举行。
省教育厅副厅长刘林亚、河南大学副校长苗雨晨、河南大学教育学部部长刘志军,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李松原、副处长肖向毅,河南大学教育学部常务副书记蔡建东、教育学部副部长王萍、教育学部副部长郝兆杰以及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卜彩丽出席会议。河南教育家书院研究员及导师、中原名师流动工作站成员约300人到场参加会议,近3万名教师和学生通过“河南教育家云书院”平台观看线上直播。会议由河南大学教育学部常务副书记蔡建东主持。
刘林亚指出,河南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坚持教师工作优先谋划、教师投入优先保障、教师需求优先满足,着力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截至2024年,全省共有教职工188万人,为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基础保障。“十四五”以来,在基础教育阶段,全省聚焦教师队伍结构优化和教书育人能力提升,深化师范教育综合改革,重构教师精准培训体系,统筹安排经费近17亿元,培训教师近110万人次,为80个县建立了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培育认定中原名师161人、省级名师近5000人、省级骨干教师2.57万人,40名教师入选“中原英才计划”教育教学领军人才,13名教师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有效引领了全省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形成国内知名的河南教师人才建设品牌。
刘林亚强调,河南教育家书院、中原名师流动工作站,作为全省基础教育教师人才培育的最高平台,为我省构建高质量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做出突出贡献。对于未来发展,刘林亚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要聚合教师教育资源,展现教育担当;二是教育家书院和中原名师流动工作站要精准定位、靶向施策,培育更多有情怀、有风格、有影响的豫派教育名家;三是进站进院教师既要成为学科精湛的“经师”,更要成为德行高尚的“人师”。
苗雨晨在致辞中指出,此次会议旨在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将其时代价值转化为教育实践的内生动力,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教育家品格,在教书育人实践中争当“中原名师”“书院研究员”和“教育家型教师”,共同谱写新时代中原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希望河南教育家书院能够继续打造特色品牌项目,探索教师教育的“河南模式”,为新时代教育家成长提供实践范例,彰显河南大学在国内教师教育中的独特价值与责任担当。
刘志军指出,河南教育家书院作为高水平教师发展平台,始终聚焦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依托“三阶九环”培养计划,创新校地协同育人模式,取得了显著的培养成效:一是推动了名师名校长“二次成长”;二是构建了“卓越引领卓越”机制;三是贯通了职前职后培养体系。刘志军进一步强调,未来河南教育家书院将持续弘扬教育家精神,培育更多教育家型教师和校长,打造区域教师教育高端智库,为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李松原宣读了首批研究员结业名单(12人)以及第四批合作研究员名单(12人),肖向毅宣读了中原名师流动工作站河南大学站、河南师范大学站学科名单。主席台就座领导为相关人员颁发证书和聘书。郑州金水外国语学校金鑫鑫和郑州市第十九初级中学杨卫平分别代表第四批合作研究员和中原名师流动工作站成员进行发言。
专家主题报告环节,“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东北师范大学教授于伟作了题为《书斋与田野:小学校长行思录》的报告,基于十年扎根附属小学的田野研究,系统构建了“率性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
在教育家型教师教学思想研讨环节,郑州外国语学校郑美玲、南阳市油田第一小学刘娟娟、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周枫琳等8位教师讲述了三年来在教育家书院的学习收获和研究成果。在教育家型校长教育思想研讨环节,河南省淮滨高级中学李明、漯河市教育教学研究室主任王红奎、许昌实验小学杜伟强、郑州市教育科学规划与评估中心寇爽等4位教师梳理与总结了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沉淀、凝练而成的教育思想体系。
4月19日上午,教育家书院合作研究员发展研讨会聚焦职业发展路径,系统梳理专业成长关键要素,为研究员后续发展指明实践方向。
河南教育家书院与中原名师流动工作站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围绕教育家精神的弘扬与践行,与书院系列品牌活动相结合的一系列努力,旨在培育一批扎根中原,具有高尚教育情怀、成熟教育思想、独特教育风格、广泛教育影响的教育家型教师和校长,让“豫教强音”在教育改革中持续迸发时代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