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育宣传网

首页 > 高等教育 > 正文

黄河交通学院校长胡世雄出席联合国举办的2025全球产业共同发展论坛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6日17:21 来源:黄河交通学院

4月22日,由联合国训练研究所(UNITAR)主办、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知一产业研究院承办的“全球产业共同发展论坛(2025)”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黄河交通学院校长胡世雄博士‌及‌学校特聘教授、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张占武博士等应邀出席,‌在会上作重要发言‌并与‌国际学者展开交流。


胡世雄在论坛会场1.jpg

校长胡世雄在论坛会场


本次论坛是庆祝联合国成立80周年的系列重要活动之一。论坛主题聚焦全球产业格局调整与可持续发展,来自全球各国驻联合国代表团、知名高校、国际研究机构、产业领军企业的众多专家学者参加会议。联合国训练研究所纽约办公室主任马克·苏哈索大使、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刘立群、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秘书长曾劲松等嘉宾‌出席并致辞‌。


论坛期间,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首席专家何志毅教授发布《全球产业格局研究2025——基于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报告。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哥伦比亚大学讲席教授埃德蒙德·费尔普斯(Edmund S. Phelps),管理思想家、德国学者赫尔曼·西蒙(Hermann Simon),克莱蒙特研究生大学德鲁克管理学院院长大卫·斯普罗特(David Sprott),哥斯达黎加可持续发展专家阿玛吉·拉希米·米达尼(Amaj Rahimi Midani)等‌四位专家‌,分别就经济衰退归因分析、中等规模市场领导力、德鲁克管理思想全球化、可持续发展创新等议题发表演讲。


黄河交通学院特聘教授张占武作为特邀专家,就全球产业分类标准(GICS,Global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Standard)的修正研究进行了主题分享,详细阐述了产业结构调整对于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当前全球产业正经历深刻变革,各国需要通过深化产业合作,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此次联合国总部举办的全球产业共同发展论坛,标志着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产业重构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中迈出重要合作步伐。论坛不仅加强了多边对话与产业协同,还为构建公平、高效的全球产业生态体系提供了新的路径与共识。


胡世雄与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主Edmund S.Phelps教授.jpg

胡世雄与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主埃德蒙德·费尔普斯教授研讨


黄河交通学院校长胡世雄与诺奖获得者埃德蒙德·费尔普斯、清华大学何志毅教授、联合国大会管理部翟莹女士等专家学者开展了深入交流。胡世雄重点介绍了学校在智能交通、智慧物流领域的产学研成果,并表示黄河交通学院通过协同育人模式创新,已形成特色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何志毅教授指出,交通产业转型和调整亟需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双方可在黄河交通学院设立全球产业研究院的河南分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以加强交通产业与学校的产教融合研究,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翟莹女士表示,将对学校在十月份召开的国际教育论坛大会全力提供支持和帮助。


胡世雄与张占武.jpg

胡世雄与张占武


胡世雄表示,黄河交通学院高度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学校在今年30年校庆之际,计划在6月份举办国际地理信息大会,10月份举办国际教育论坛。黄河交通学院将秉持开放、融合、创新理念,以本次论坛为契机,紧紧围绕学校“1368”发展方略,不断拓展全球产业研究视野,深化国际合作,重点引进国际高端人才,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水平人才,为实现学校硕士点创建打下坚实基础,为推动全球产业发展和中国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利支撑。


责编:李玉琪 二审:时高玺 三审:张舸

最新发布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