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获奖名单,河南科技大学总计荣获国奖13项,排名全国第十七名。首次实现高教主赛道2项金奖的突破,其中有一项金奖,来自商学院国产高精度刷磨机团队,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国产装备的崛起成为正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从核心技术国外垄断到国产替代,PCB板向精、密、薄发展,国产刷磨机团队负责人获得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勉励,项目团队凭借硬核成果斩获河南赛区冠军、国赛金奖持续受到关注,耀眼的成果背后这个团队到底有何秘诀?一起来看看——
校领导会见团队负责人王鑫 金奖背后,从“破局”到“开新局”
在PCB制造领域,刷磨机一直是国内的技术瓶颈,“刷不了”、“压不准”、“磨不好”成为国产高精度刷磨机破局难点,国内企业面临着高昂成本和技术封锁的双重困境。王鑫团队敏锐地察觉到这个困境,毅然踏上自主研发国产高精度刷磨机的征途。参赛不仅是对团队技术实力的检验,更是对创新精神的磨砺。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强大的创新平台支撑,王鑫团队始终走在行业前列。
“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破局,最终目标是开新局,要以‘打破国外垄断,引领行业发展’为团队的大目标。”王鑫团队指导教师、河南科技大学教授许军说。
“智压卫士”——伺服调压、“板厚精灵”——侦测板厚、“磨驰动力”——自动传动等关键技术,都是王鑫团队首次提出并应用的,精准解决三大痛点问题。
“创新是我们的日常,我们始终致力于在技术前沿探索未知,引领行业发展方向”王鑫团队指导教师、河南科技大学教授邓四二说。
“我们要积极探索力学前沿领域,通过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手段,为传统工业设备如刷磨机的性能提升和应用拓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行业技术革新。”王鑫团队指导教师、河南科技大学教授徐红玉说。
(团队负责人王鑫与指导教师许军教授)
(参赛团队部分成员与指导老师) 备赛历程:磨砺与突破
项目创新的本质在于攻克难题,而技术方案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精准蓝图。为确保技术方案逻辑严密、内容充实且表达精准,团队深入开展了广泛的市场调研和技术文献研究。
作为团队负责人,王鑫对技术方案进行了反复雕琢,团队成员历经上百余次迭代优化,并多次组织模拟路演,以锤炼比赛实战适应性。
为确保赛场上的万无一失,团队精心布局,在国赛前夜刻苦钻研至凌晨三点,精心准备答辩问题,不断熟悉上场、讲解、答辩、退场内容和流程,清晨六点便奔赴赛场,这种敬业精神彰显了团队对卓越的不懈追求。
“在备赛过程中,我们依据学校的论证和专家的建议,果断舍弃了一些内容,将复杂的技术和项目进程以及成果浓缩至方便理解、表达精炼、实用价值高的内容进行展示。这一决策不仅优化了我们的技术路线,也提升了项目的竞争力。”团队成员任静艳说。
“参赛期间,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包括场地、设备以及专家的深度指导,帮助我们提前适应比赛的高强度节奏。这种全方位的保障让我们在赛场上更加自信,也更有底气。”项目负责人王鑫表示。
团队负责人王鑫在上海交大路演 凝心聚力,同行致远
在备赛的漫漫征途中,团队成员一路并肩,从校赛启航,历经省赛的磨砺,直至国赛的荣耀绽放,每一步都铭刻着团队的智慧与汗水。
这是一场技术的角逐,更是一次团队协作的深度淬炼。成员们在挑战中相互扶持,在困境中携手共进,共同铸就了这一辉煌成就。
“比赛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团队的协作。我们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共同面对每一个挑战。”团队成员们如是说。
“这段旅程中,我们收获的不仅是技术上的成长,更是珍贵的友谊。那些并肩作战的日子,将成为我们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跨校组队成员小余说。
比赛结束后,团队成员们迅速回归企业,继续进行刷磨机科研攻关。团队深知,每一次比赛都是新的起点,每一次胜利都是新的激励。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我们将继续携手,以团队的力量迎接更多的挑战,创造更多的可能。
那些并肩奋斗的时光,仿若璀璨星辰,照亮彼此的前行之路;那些携手共进的伙伴,在岁月的沉淀中,不断蜕变,悄然成长。
省赛冠军争夺赛获奖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