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系上围裙走进后厨,从曾经的校园餐“旁观者”,变成如今的“掌勺人”和“把关者”。三门峡市湖滨区为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创新推行校园餐“家长帮厨制”,家校携手为孩子们打造安全、营养、暖心的校园餐,书写着一个个温暖而生动的育人故事。
早上,当琅琅读书声在三门峡市滨河小学德馨苑校区响起时,学校“知辛园”餐厅内早已是一派忙碌景象。校领导和一些家长员工们正在查验当日配送的食材是否新鲜、核对检疫合格证明、检查消毒餐具⋯⋯在这里,食堂从业人员中有三分之一有着特殊的身份——他们是在校学生的家长。家长员工王巧丽一边忙碌地验收食材,一边笑着说:“每次给孩子们准备饭菜,都像给自己的孩子做饭,就想把最好的给他们。”家长员工尚晓娟的孩子在该校读二年级,她感慨道:“以前我在外面打工总担心孩子吃不好,如今在学校餐厅工作,看着孩子们吃我参与准备的饭菜,感到既安心又骄傲。”
滨河小学教育集团德馨苑校区是三门峡市湖滨区首批推行“家长帮厨制”的学校。该机制打破了家校关系中家长只作为监督者的角色定位传统,让他们成为学校食堂管理的决策参与者和实际操作者。学校经过“三查三看”(查有无犯罪记录、查身心是否健康、查是否懂得食品安全知识,看是否讲究卫生、看是否热爱学生、看是否吃苦耐劳)后严格聘任,让许多像王巧丽、卢荣润、尚晓娟这样的家长参与到学校食堂管理中。学校还构建起涵盖人员聘任、知识培训、生产制作的三维治理体系,定期对食堂从业人员包括家长进行培训,做到“三个一”:聘请专业营养师每学期举行一次膳食营养讲座,每月进行一次操作流程培训,每周进行一次食品安全学习。被聘任的家长均为校园餐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成员,全程参与各个环节:从供货商确定到食材验收、制作,再到餐厅经费使用等,真正将家长角色从监督者转变为决策参与者。
“这一举措成效显着,受到了广大家长们的认同和肯定,学校就餐人数也由原来的100余人增加到如今的700余人。”滨河小学教育集团德馨苑校区党支部书记、执行校长侯海燕自豪地说。
同样的“家长帮厨制”在市一小建设路校区也备受欢迎。在该校食堂,7名从业人员中有5名是学生家长,占比达71%。家长们凭借“双重身份”,既主动监督学校食堂工作,促进其从细节到品质不断提升,又成为宣传食堂工作的有效渠道,增强了家校沟通。同时,由于孩子在本校就读,家长们工作相对稳定,降低了人员流动带来的弊端。当然,学校也充分考虑到可能存在的风险,在人员选拔和工作要求上一视同仁,确保食品安全。这5名家长均为膳食委员会成员,在学校的引导下,积极为膳食搭配提供合理建议。
大安中学食堂同样有家长帮厨的身影,帮厨家长每月享有与其他帮厨员工相同的工资待遇,参与食堂工作的全过程:从原材料入出库、洗菜切配到餐具洗消等。学校在每学年结束时还会为帮厨家长颁发优秀荣誉证。
除了各学校的积极实践,湖滨区还构建起“政府主导、学校主责、家长参与”的三方共治格局。家长员工制与“五级陪餐机制”形成合力,政府部门分管领导每季度、教育部门领导每月到学校陪餐,与家长帮厨的日常监督互为补充。“1+X”制度体系覆盖食材采购、加工操作、应急处置等全链条,让校园餐管理的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监管标准。
家长雷琳琳多次担任滨河小学德馨苑校区的监餐家长代表,每次她都会仔细查看餐厅环境、卫生状况,研究学校食谱。她道出了众多家长的心声:“学校餐厅干净,食堂规范,食谱丰富,把孩子托付给学校,我心里特别踏实!”
守护孩子们“舌尖上的安全”,需要教育部门的“硬核”监管,更离不开家长力量的温暖托举。相信随着该区校园餐“家长帮厨制”“巩固提升年”行动的持续深化,这张家校共织的安全网,必将为更多孩子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晴朗天空,让校园餐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幸福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