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苗尤志
六月有两个大考试,上旬高考、下旬中考,这两个考试牵动着成千上万个家庭的心,对学生及家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一次考试过后,往往是得偿所愿的少、留有遗憾的居多。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众多家长的普遍期待。近年来,某些机构的“教育专家”们为迎合家长的心理需求做足了功课,考前以大量“成功案例”“励志故事”对家长猛灌“心灵鸡汤”,使家长产生不切合实际的虚幻梦想,全然不顾孩子的个体差异,强行将孩子塞进“上名校,当科学家、艺术家”等单一赛道。其结果是,家长花了大钱,学生受了大罪,全家收获了一大堆失望。
纵观古今中外,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凡人,天赋异禀的顶尖人才是极少数。想想我们的同龄人、中学同学乃至大学同学,最终能登上金字塔塔尖的凤毛麟角,绝大多数人还是要在塔座位置做普通工作。一个孩子能否卓越,不仅取决于个人的努力,更与个人禀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高等教育不是义务教育,其招生规模有严格的比例限制,能考上名校、一飞冲天的比率非常低,大部分人终将成为普普通通的劳动者。
教育的终极目的,并非把学生都培养成人上人,更不是只培养几个大腕儿,而是使所有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遵纪守法、身心健康、有一技之长、能自食其力的社会人。
普罗大众、芸芸众生,多数人都是平凡人,其中也包括我们自己,这是无法改变的客观规律。家长要尊重个体的禀赋差异,坦然接纳孩子的平凡,用“成长型思维”替代“比较思维”,切忌用别人家的孩子与自家的孩子作横向比较,多关心并积极肯定孩子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引导孩子制定符合自身素质的人生目标,则会大幅提升孩子的成就感和整个家庭的幸福指数。
平凡决不等于平庸,作为一名平凡人也并非庸庸碌碌无所作为,在普普通通的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认真工作,把职责内的事情做到完美、精致,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到了这时候,他也就不再是一个平凡人了。
(作者单位:商丘市教体局关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