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上午,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刘荣宁以《国防和军队建设是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坚强后盾》为主题,为学生讲授专题思政课。课程通过历史镜鉴、国际局势与现实挑战的多维剖析,深刻阐释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
以史为鉴:富国强兵才能守护民族尊严。
刘荣宁从宋朝“富国弱兵”的教训切入,剖析了靖康之耻的深层原因:经济繁荣与军事衰弱的失衡,重文抑武政策的弊端,以及军事科技转化不足的困境。他指出:“历史反复证明,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经济成果可能瞬间化为乌有。”通过对比近代中国因国防落后而遭受的侵略苦难,刘荣宁强调,新中国成立后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优势,使中国彻底扭转了“有国无防”的被动局面。
观势谋远:国际变局倒逼强军紧迫性。
课程聚焦当前国际安全形势,结合中美贸易战升级、俄乌冲突外溢、印太战略围堵等案例,揭示霸权主义与单边主义对全球治理的冲击。刘荣宁特别援引2025年中美贸易战模拟推演数据指出:“核心技术卡脖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已成为新时代国防安全的新维度。”在分析高超音速武器竞赛、智能化战争等军事变革趋势时,他通过解放军火箭军最新装备进展等案例,展现我国应对新军事挑战的能力建设。
居安思危: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安全屏障。
针对我国周边局势,课程以中印边境冲突、南海对峙、台海博弈等热点事件为镜,警示“由大向强”关键期的风险挑战。刘荣宁强调:“能战方能止战,人民军队的现代化转型正是为和平发展保驾护航。”他详细解读党的十八大以来军队改革成就,包括指挥体系重塑、科技兴军战略及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建设,并寄语青年学子:“既要仰望星空立报国之志,也要脚踏实地强本领担当。”
作为学院领导干部上讲台的示范课,本次课程采用“理论讲授+案例推演”模式。课后,听课学生表示:“这堂课既是一堂国防教育课,更是一堂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责任启迪课。”
近年来,学院持续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通过领导干部带头讲、跨学科团队融合讲、现实问题导向讲,着力打造“大思政课”育人矩阵,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思想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