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育宣传网

首页 > 高等教育 > 正文

河南师范大学:一方展馆里的思政“活”课堂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3日16:08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

7月2日,河南师范大学大学生朗诵艺术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新乡市家国情怀展览馆,与馆长李赵强展开了一场关于红色传承的对话。



泛黄的战地笔记、斑驳的军功章、褪色的通讯手稿……这座由退役军人李赵强自费创办的展馆,让一件件承载着岁月温度的老物重新闪光。


李赵强指着墙上悬挂的泛黄报纸说道,从建国前的战报到改革开放后的号外,时间跨度长达半个多世纪,这些报纸大多来自废品收购站,有的是藏家从三轮车收废品时特意留存,有的是老人清理遗物时险些丢弃的“旧物”,这每张报纸背后都是大事件,捡回来的,不仅仅是普通的纸,更是历史的碎片。


“军旅生涯淬炼的家国情怀,让我对红色老物件有着天然的亲近,慢慢这些物件多了,就想让他们‘开口说话’。”李赵强边说边为学生介绍。展馆内的每一件展品,都是他“红色拾荒路”上的缩影。


“李老师,这张和我看到的二七塔怎么不太一样?”实践团成员杨怀恩指着一张老照片问道。“这是上个世纪二七塔的前身,很多人都不知道它原来是木制的。”于是,从1923年2月4日,那声拉响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汽笛,再到1923年2月7日,那些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英光,李赵强的讲述让实践团的许多成员眼眶泛红。


在这一方展馆里,河南师范大学实践团成员不仅深入了解展馆内每一件老物件背后的红色故事,更被李馆长那份对红色传承的执着与坚守打动。“作为青年学子,我肩负着用声音传递红色力量的责任,老一辈用生命书写忠诚,也用坚守珍藏记忆,那些曾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的家国大义,那些藏在老物件里的岁月温度,需要被更多人听见、记住。”杨怀恩说。


“在红色教育的学习、研学与践行中,让学生把英雄的种子根植心田。今后,实践团计划将展馆中的故事改编成朗诵作品,用语言的魅力让红色记忆更富感染力,引领大学生铭记历史、心怀感恩,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河南师范大学大学生朗诵艺术团负责老师高坤表示。


责编:李玉琪 作者:通讯员:高坤 李汶航 于大翔 二审:时高玺 三审:张舸

最新发布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