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育宣传网

首页 > 高等教育 > 正文

双擎驱动非遗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社会实践团队以知行合一谱写育人新篇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7日16:41 来源: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为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厚植家国情怀,担当时代使命,6月22日-7月1日,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乡”约丹青志愿服务队在带队老师的精心组织下,深入河南省浚县、兰考县开展了一场融合红色寻根、非遗传承、乡村振兴与数字创新的社会实践之旅。学子们用脚步丈量大地,以智慧赋能乡土,在服务奉献中深刻领悟“国之大者”,交出了一份生动的实践育人答卷。


深挖红色沃土,筑牢信仰之基:沉浸式思政铸魂育人


服务队将传承红色基因作为首要任务,打造了一堂“行走的思政金课”。在被誉为“中原抗战第一村”的裴庄村,同学们行走在烽火记忆的街巷,倾听老党员饱含深情的讲述,体悟军民同心的鱼水情深;在浚县兵役局旧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件件斑驳文物、一份份珍贵文献,无声诉说着革命与建设时期的艰辛与荣光。这堂沉浸式、体验式的“行走思政课”,让同学们通过实地调研、史料搜集、专题研讨,深刻理解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历史逻辑,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篇篇饱含深情的红色寻访心得,是他们理想信念升华的见证,更是赓续红色血脉、担当复兴大任的青春誓言。

 

“中原抗战第一村”——裴庄

 

成员们认真聆听讲解


探索非遗密码,激活乡村文脉:创新性传承焕发新生


聚焦浚县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队展开深度田野调查与创新实践。同学们深入泥咕咕艺人的工作室、万福虎传承人的工坊、民间社火队伍,在传承人的精湛技艺展示与娓娓道来中,亲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工匠精神。这不仅是传统文化的解码,更激活了学子们的文化自信与创新潜能。团队积极推动非遗活态传承的创新探索:一是系统录制泥咕咕制作微课,构建标准化教学资源库;二是带着精心设计的非遗研学课程走进浚县、兰考多所小学课堂,以“大同学带小同学”的接力模式播撒文化传承的种子;三是发挥信息工程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人工智能等专业优势,将现代审美与科技元素融入创作,开发兼具传统韵味与时尚风尚的泥咕咕文创产品,探索非遗的“破圈”之路。

 

泥咕咕项目传承人陈晋风在制作工坊为成员演示泥塑的技艺

 

万福虎项目传承人黄贵莲在家为成员展示万福虎创作手稿

 

为浚县后毛村小学送去非遗课程


数字赋能文旅,推普情暖童心:青春智慧服务乡村振兴


为助力浚县文旅融合发展,服务队化身“数字宣传员”,构建全域数字传播矩阵。他们实地走访调研,运用问卷、访谈深入了解文旅需求;精心策划并拍摄制作了系列展现浚县古城风貌、非遗魅力与乡村新颜的短视频,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B站等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以轻量化、趣味化内容实现裂变传播,有效提升了浚县文旅的知名度与吸引力。直播非遗制作、发布科普推文等多元形式,让“藏在深闺”的非遗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打造了“研学+旅游”的数字名片。

 

“数字宣传员”直播非遗泥塑彩绘技艺

 

“数字宣传员”直播带货


与此同时,团队在浚县、兰考县深入乡村,开展“推普送教”关爱行动。面向留守儿童,队员们不仅耐心进行课业辅导,更发挥专业所长,设计趣味普通话课程与互动游戏,用标准、温暖的普通话搭建起沟通桥梁。特别策划的“非遗润童心”手工艺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在学习普通话的同时,亲手捏制泥咕咕、绘制泥塑,在非遗艺术的熏陶中感受文化之美,点燃自信与梦想,为他们架起一座通向广阔未来的希望之桥,深刻践行了服务基层、奉献社会的青春担当。


推普送教活动合影


在火热实践中书写青春答卷,于伟大征程中勇担时代使命。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乡”约丹青志愿服务队在浚县、兰考县的足迹,以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本次实践不仅锤炼了青年学子服务国家战略的责任担当与过硬本领,更在非遗传承领域创新性地打造了“活态传承(教育渗透+产品创新)+数字赋能(传播矩阵+科技融合)”双引擎驱动模式,为浚县乃至更广地域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青年方案”。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团总支将持续引导青年学子胸怀“国之大者”,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生动实践中,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磅礴的青春力量!


责编:梅瑞祥 二审:时高玺 三审:张舸

最新发布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