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育宣传网

首页 > 高等教育 > 正文

12年接力支教!他们在焦裕禄奋斗过的土地上点亮梦想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0日16:47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回信精神,调查研究新时代乡村教育教学发展方向,2025年7月1日—7月6日,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刘改月爱心公益服务队来到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闫楼乡,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美育未来,相约乡村”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教室的讲台上、学校的操场上、办公室的书桌旁都洋溢着师生们的欢声笑语。今年,刘改月爱心公益服务队延续传统,第十二年前往乡村支教,并将服务对象从李西小学辐射到闫楼小学、高寺小学三所学校。李西小学闫校长感慨道:“我们的教育资源有限,你们的到来让孩子们原本单一的暑假生活变得生动快乐。”这是对这支队伍实践活动最真诚的肯定与鼓励。



支教实践队员、退伍士兵杨舒惠教兰考县李西小学同学们敬礼


为了坚定不移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践团队精心策划了“健康安全”专题特色课程,包括“铭记抗战史·共筑强军梦”“人生大拍卖”“情绪脸谱”与“户外趣味训练”多个板块。实践队队长张依顺在动员大会时鼓励队员们:“我们要努力保护好孩子们的最宝贵的童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价值观是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注重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杨舒惠是“刘改月爱心公益服务队”的一名队员,同时她还是一名退伍空军士兵。在本次支教中她大胆进行实践创新,不再是单向传授国防知识,而是运用扮演武器、军人的互动方式,让学生们亲身体会中国军队的完备体系与强大的武装力量。她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动情地回忆自己的参军入伍经历,通过展示图片与相关视频资料,深刻体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有事我先上”的奉献爱国精神,加深了学生们对国防教育内涵的理解,更激励他们在心中种下保卫家园、强军兴国的崇高理想。最后,她根据当地家庭状况进行国家资助政策宣讲,鼓励学生积极申请资助项目以此让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得到物质保障,消除升学顾虑,坚定报效祖国的信念。在该专题下,“人生拍卖会”的沉浸式情景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价值取向,培养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并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情绪脸谱”的动手实践教会他们如何合理管理、表达情绪;“户外趣味训练”课程中将太极拳引入教学实践,分解示范指导学生掌握起势、云手等基础动作要领,既带领学生感受太极刚柔并济的文化魅力,又提升其肢体协调能力,培养专注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创新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促进他们塑造健康人格,实践队员们深受孩子们的喜欢。


支教实践队员朱冰洁与同学互动有趣的实验


支教不仅助健康成长,也为教育均衡注入新活力。此次支教,刘改月爱心公益服务队还开展了“中国传统文化”“科学大发现”等系列特色课程。在传统文化课堂上,实践队员们通过剪纸、书法、古诗诵读等生动形式,让孩子们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科学实验课上,一个个趣味小实验激发起孩子们探索未知的兴趣。这些课程不仅拓宽了乡村儿童的视野,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和科学思维。


正在绘制创意纸盘画的兰考县李西小学的同学们


7月5日,一场“薪火传乡野,美育绘新程”为主题的美育成果汇演在李西小学的操场上展开,闫楼乡中心校校长江双立及教师代表、闫楼小学校长赵勋立、李西小学校长闫苏夏,刘改月支教团指导教师魏泽楷及全体实践队员,李西小学、闫楼小学、高寺小学三所学校近百名学生与家长代表参与此次活动。汇演开始前,江双立在总结中表示,刘改月爱心公益服务队从最初的单点支教到如今的三所学校,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崇高师德,充分展现了河南师范大学服务社会的责任与担当,为探索乡村教育发展的新路径贡献青春力量,敦促队员们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要继续学习发扬焦裕禄精神,并对文学院、刘改月支教团以及所有支持支教工作的所有老师、家长以及同学们表达由衷的感谢与祝福。魏泽楷认为,本次支教活动是实践成员与学生之间爱的传递,是“走出师大一步,肩负师大荣辱”的具体体现,期望未来有更多师大学子投身乡村教育事业,并为兰考教育事业发展送上最诚挚的祝福。队员们表示,借这次难忘的支教经历深刻体悟到了教育的责任与价值,未来将赓续初心、笃行不怠,在时代浪潮中实现个人价值。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支教队员在李西小学与同学们合影留念


自2012年以来,刘改月爱心公益支教团已连续十二年走进兰考,累计选派志愿者三百余名,矢志不渝地开展教育帮扶工作,为千余名乡村儿童带去知识与希望。这支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宗旨的队伍,通过“课程教学+素质拓展+心理关怀”的教育模式,不仅弥补了乡村教育的短板,更点燃了无数孩子的求知热情。“刘改月老师让我看到了原来兰考外面的世界同样精彩,我要走出去看看!”“支教老师教会我要相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曾接受帮扶的学生在与我们交谈时提到,现已从事教育行业。像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实践队员们播下的种子,正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疾驰不必回首望,踏尽荒原见翠微。在兰考这片被焦裕禄精神浸润的热土上,支教实践队员以昂扬的姿态迸发向上的生命力,用青春丈量教育的厚度。从初登讲台的青涩到独当一面的从容,变化的是以一届届青春面孔,不变的是那支永远年轻的“教育火炬”。正如他们写在支教日记里的话:“我们或许只是微光,但万千微光汇聚,便是照亮山乡的朝阳。”


责编:李玉琪 作者:通讯员:阳敏敏 王晶晶 赵一萌 二审:时高玺 三审:张舸

最新发布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