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育宣传网

首页 > 高等教育 > 正文

以实际行动书写青春答卷!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暑期社会实践火热开展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0日18:07 来源: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进入暑期,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25年“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正以蓬勃之姿全面展开。来自全校9个书院的128支实践队伍奔赴河南、内蒙古等多地,围绕红色教育、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社会服务等领域开展实践,以实际行动书写青春答卷。


致远书院“青衿探路・桧乡振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走进新密市桧树亭村,实践团队设计了实地走访察民情、产业调研谋发展、志愿服务暖人心等计划,探索并运用“调研-服务-规划”的系统化工作模式。实践团成员深入田间地头与产业一线,并主动参与当地党群服务中心的除草清洁工作。此外,他们还走村入户,与村民深入交流,全面了解村情民意,梳理当地产业现状,深入思考助农方向。

 

全体队员调研村庄周边种植养殖设施


在产业调研中,他们走进玉米种植区、桃园、李子园以及肉羊养殖基地,对各产业的规模、技术应用及产销情况进行系统记录,聚焦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产品附加值提升等具体问题,收集了大量涵盖产业现状与痛点的一手数据,为后续助农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他们表示,将以调研成果为依托,把青春智慧和力量融入桧乡振兴事业,为乡村发展贡献更多青年方案。

 

实践团在果园实地调研


经世书院组建的关爱乡村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团奔赴濮阳市南乐县“童伴之家”,以专业所学践行青年使命担当。他们来到仓颉遗址,紧扣“仓颉造字”文化内核,依托当地“仓颉故里”深厚底蕴,精心研发特色课程。匠心设计甲骨文拼图、象形字绘画等沉浸式教学环节,引导孩子们亲手绘制古代象形文字,在创作中直观领略文字从具象图画蜕变为抽象符号的奇妙演变历程。当孩子们在横竖撇捺间窥见先民智慧的光芒,文化自信的种子便在心田悄然萌芽。

 

团队成员为课堂展示准备教材


实践团深度融合当地非遗资源,推出文字+剪纸、汉字+民谣等特色延伸课程。孩子们将甲骨文诗句镌刻于手工牌,把“友”字幻化成牵手的小人,这些满载童真的创意作品,如缤纷彩叶般缀满“童伴之家”的“文化树”,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化作温暖陪伴,守护留守儿童的成长之路。

 

团队成员与孩子们一起做手工展示成果


明法书院“豫见薪火”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兰考县开启了“焦裕禄精神”探索之行。他们走进焦裕禄纪念园、兰考县展览馆与焦桐广场。泛黄的历史手稿、斑驳的劳动工具。在庄严肃穆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实践团成员们高举右拳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誓言中,信仰的力量愈发坚定。

 

实践团队员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

 

当驻足于焦裕禄同志生前使用的藤椅前,成员张浩然不禁感叹:“课本上的铅字,在这些承载着历史温度的实物面前,化作直击心灵的鲜活力量。”寻访之旅落下帷幕后,实践团成员们伏案疾书,将兰考之行的见闻感悟倾注笔端,化作一本本镌刻成长足迹的学习手账,实现了珍贵的成果沉淀。实践团成员高玉洁作为代表,写下满含敬仰与深情的长信,纪念焦裕禄同志及兰考革命先烈,以文字跨越时空对话。从红色精神溯源到产业实践感悟,实践团成员们沿着红色精神的脉络溯源而上,实现了青春与历史的深情对话,让焦裕禄精神在一代又一代的接力传承中永葆炽热,持续迸发磅礴力量。

 

实践团队员参观焦裕禄同志用过的藤椅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各实践团队正紧扣思想引领、专业实践、社会调研及专项活动等不同维度,以扎实专业学识服务地方发展,用滚烫青春汗水书写时代担当。


责编:梅瑞祥 二审:时高玺 三审:张舸

最新发布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