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看到五颜六色的烟火”、“我想看到彩带悬空漂浮”、“我想知道灯泡为什么能发光?”——在新乡市流浪未成年保护中心,孩子们对当初第一次来访的河南师范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志愿服务队成员们,吐露了这些充满童真与好奇的科技梦想。为满足孩子们的科技梦想,2025年7月,该院“材暖人心,关爱同行”志愿服务团队与河南师大九三学社科普工作站的博士教授化身“科技梦想订制师”,准备了一场“订制”科学课堂,再次走进保护中心,点亮孩子们心中的科学之光。
志愿者们在团队指导教师陈辉的带领下,将孩子们的愿望清单变成了生动的实验课,“多彩火焰”焰色反应实验、“蝴蝶翩飞”静电感应实验、水果电池实验等等,博士教授和志愿者们耐心引导孩子们学习、体验不同的实验,让孩子们的科技梦想一个个变为现实。当一个小朋友在理解静电原理后,甚至准确地喊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赢得了现场热烈的掌声。一个患有唐氏综合症的小朋友羞涩的说出:“谢谢哥哥姐姐,我们很开心!”
九三学社科普工作站站长夏从新教授表示:“孩子们对色彩鲜明、现象直观的实验有着天然的好奇,这正是点燃科学兴趣的最佳火种。我们成立‘材暖人心,关爱同行’科普志愿队的初衷,就是希望大学生们能运用所学,为特殊儿童‘订制’科普内容,填补他们日常学习的空白,为他们的未来播撒希望的种子。”
保护中心的老师对团队的持续付出表达了深深的谢意:“孩子们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爱。这些大学生志愿者们带来的不仅是物资和温暖,更重要的是传递了知识的力量。他们让孩子们明白,即使在困境中,也不要放弃学习和探索,因为知识能够改变命运。”
在活动前期参观中心的特色教育空间时,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董长雨就被深深触动。展区内,孩子们通过网络学习后亲手制作的手工作品和烘焙曲奇整齐陈列,彰显着他们的学习精神与创造力。董长雨感慨道:“虽然物质条件有限,但孩子们展现出的对学习、对生活的热爱,构筑了非常富足的精神世界,这值得每一位大学生学习。”
志愿服务团队负责人高宋冰说:“看见这些先天有缺陷的孩子和孤儿沉浸在我们为他们订制的科学课堂中,我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也学会要珍惜眼前的生活,今后在学习中更好的提高自己来帮助别人。”一次“梦想订制”的科普活动圆满落幕,但关爱与启迪不会停止。河南师范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承诺,将继续坚守初心,建立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用爱心和专业知识持续扮演好“科技梦想订制师”的角色,支持每一位孤残儿童的成长,让科学的梦想在他们心中深深扎根,蓬勃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