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的竟然能手捧火焰,好厉害呀!”“火焰竟然有这么多颜色!”在社区活动室,河南师范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火双防,安全护航”社会实践团队组织的消防科普活动现场,传来小朋友们的热烈讨论声。近日,为切实提升社区居民“人人讲消防、人人懂自救、人人守安全”的意识和能力,该团队深入河南省新乡市多个社区,开展了一系列消防知识科普活动。
团队深知科普活动的“趣味性”必须以“绝对安全性”为前提。为此,活动筹备阶段,团队首先前往新乡市消防职业技能实训基地进行参观研学。基地负责人刘洋先在现场讲解中,以实例强调规范操作的重要性,如指出“佩戴防护面具时需确保气密塞拔除,否则将严重影响防护效果”,使“保障呼吸畅通是自救关键”的核心要点深入人心。团队成员通过实地拆解消火栓、检测灭火器压力、研究感烟探测器工作原理等沉浸式实践环节,系统掌握了消防安全器材的使用规范和应急处置技能,为后续面向公众的科普活动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团队为保障多个实验的安全稳定,进行了反复的测试优化,也自己设计了让孩子们通俗易懂的操作口诀。指导老师董长雨在筹备过程中,对团队成员独立探索设计实验项目和流程表示肯定,认为“筹备阶段多解决一个问题,正式宣讲就能多一分流畅”。
在社区宣讲现场,团队准备了钾(紫)、钠(黄)、铜(绿)等元素化学焰色反应实验、“火焰掌”实验、简易电路连接等实验。让孩子们在亲身参与中了解火焰反应,防火消防知识,志愿者们在实验过程中反复强调的“真实火焰具有危险性,严禁触碰”这句话,也给孩子们心底种下敬畏的种子。宣讲活动还紧密结合生活实际,通过播放火灾的警示案例影像资料,使孩子们深刻认识到学习预防火灾知识的重要性。
“看到孩子们专注的眼神和掌握知识后的喜悦,我们深感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传递安全理念,守护生命安全,是我们持续努力的方向。”团队负责人李靖锴道出了成员们的心声。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让许多孩子们不仅掌握了如“油锅起火应盖锅盖隔绝空气”等实用口诀,更化身为家庭安全的“小小宣传员”,主动向家人传播所学知识。
多个社区的工作者也给予了积极反馈:“以往的安全宣传形式效果有限,现在孩子们主动学习并传播安全知识,这种科普形式切实有效!”从消防实训基地的系统学习,到实验室的严谨准备,再到社区课堂的生动宣讲,河南师范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子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以创新的形式点亮了安全科普课堂。他们不仅成功演示了科学的魅力,更在孩子们心中深刻植入了安全防范意识和守护生命安全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