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育宣传网

首页 > 高等教育 > 正文

学长变“主管”!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毕业生带领学弟一线攻坚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7日10:20 来源:河南机电职业学院

在江苏杰士德赛尔康项目地智能产线的蜂鸣声中,今年6月刚从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毕业的魏星晨正在指导学弟调试设备。一年前,他同样以学徒身份站在这里;如今,他已升任项目工程助理——协助课长和经理管理着88人的团队,其中包括新入职的母校2024级两年制实习生王家乐。“赛尔康这边的机器调试和软件编程是学校课堂里学不到的知识,但学校‘五好线场课堂’给了我们直面工业现场的硬实力。”魏星晨这样说。


从学生到企业技术骨干:一场“真枪实弹”的成长蜕变


2024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魏星晨来到线场课堂进行岗位实践。在江苏杰士德真实生产线上,他亲历设备安装调试、故障排除等任务。企业导师的现场指导与学校教师的理论提升“双师共培”模式加速了他的专业跃迁——仅大半年时间,他便从学徒晋升为企业技术骨干(L3等级),成为能独当一面的“小主管”。



车间即课堂:现场模式锻造“能战”新工科人才


当生产线上学弟因传感器参数漂移陷入瓶颈时,魏星晨迅速锁定问题:“环境温湿度影响校准精度。”随即指导进行动态补偿修正。这一幕,正是河南机电职业学院“线场课堂”的日常缩影。


“通过线场课堂,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直接参与企业真实项目。”机电工程学院院长郭三刺指出,学校将车间变为课堂,让学生在“真设备”上练操作、在“真项目”中破难题,提前接触行业前沿技术与实际工程问题。这种“真题真做、实岗实练”的教学模式,不仅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更让企业收获了“上手快、干得好”的优质人才,精准匹配用工需求,破解了“招工难、培养慢”的痛点。


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双向奔赴”


魏星晨指导学弟的场景,正是河南机电“线场课堂”的典型注脚。学校以企业真实工程项目为教学载体,联合企业导师与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在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过程中,快速掌握岗位核心能力。对企业而言,学校输送的学生“毕业即能快速融入”;对学生而言,课堂所学直接对接岗位需求,真正实现“入学即入职、学习即上岗、毕业既就业创业”。


这种模式不仅成就了学生,更反哺企业发展——杰士德近三年录用河南机电500余名学生实践实习,其中多数毕业后选择留企就业,目前已成长为技术骨干,部分晋升企业管理职务,月均工资约一万左右。


数据说话:98%就业率的背后是职教改革硬实力


在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学长带学弟工作的场景已屡见不鲜。仅学校的机电工程学院便与富士康、比亚迪、杰士德、国机金刚石、海康威视、东莞思榕等国内知名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每年选派优秀学生实习实践。数据显示,该院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并于今年5月荣获学校“2024年度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真正践行了“线场课堂”模式下“高质量就业”的办学目标。


从魏星晨的个人成长,到校企协同的育人机制,再到可量化的就业成果,河南机电职业学院的“线场课堂”正以产教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条“学生受益、企业欢迎、社会认可”的新路径。


责编:李玉琪 二审:时高玺 三审:张舸

最新发布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