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扎根基层沃土,助力乡村振兴。7月9日至13日,河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杏马先锋”志愿服务队赴开封市兰考县三义寨乡付楼村开展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团队深入田间地头、村办企业和村民家中,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长才干,迸发出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豪情。
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杏马先锋”志愿服务队出发
支部共建聚合力,健康服务惠民生。马克思主义学院“初心”学习社党支部联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推拿科一病区党支部开展支部共建活动,为村民送去优质中医药健康服务。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治中医师贺亚超以“不寐的防治与调理”为主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村民的日常生活习惯,针对失眠问题开展健康讲座,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在接下来的义诊活动中,贺亚超和张莉莉两位大夫耐心询问村民病史,细致检查,并现场施治。两位专家各展所长,为患者施以针灸、推拿、耳穴贴压等缓解病痛。团队成员在现场搀扶老人、维持秩序,通过发放健康知识手册、扇子及中药香囊等方式普及“治未病”“辨证施治”“整体观”等中医养生智慧。专家的过硬技术与村民们良好的就医体验交织在一起,让整个义诊现场洋溢着温暖与感动。
“义诊惠民送健康”支部共建活动
开展健康讲座
义诊现场
入户家访传关爱,文化育苗润心田。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付楼村孩子们的教育状况牵动着队员们的心。社会实践团队分组入户走访,通过互动游戏、促膝长谈等方式细致了解当地中小学生家庭情况、心理健康状态及日常学习需求,并赠送学习用品、辅导课业。家访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够为当地中小学生播撒爱与温暖的种子,更使团队成员深刻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使命。此外,社会实践团队还在付楼村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了“文化育苗”活动:介绍大学校园环境,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分享励志求学故事,传递榜样力量;讲述焦裕禄先进事迹,弘扬奋斗精神;组织中药香囊制作,体验传统文化。寓教于乐的互动环节,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注入精神动力,增强情感温度。活动尾声,小朋友们送来亲手制作的小礼物及写有“我爱你们”的图画,纯真质朴的心意让队员们深受触动。
开展文化育苗活动
党建引领治理路,乡村调研话振兴。社会实践团队通过深度访谈、基层座谈、实地调研、夜间安全巡逻等方式,深入探究乡村发展现状,倾听基层群众心声,了解乡村治理路径,并结合专业所长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在座谈环节,队员们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为主题,分别与三义寨乡党委委员张洁琼、付楼村党支部书记赵六红、付楼村妇联主任赵鸿珍、乡村医生付小雅等共话发展。不仅深入了解了当地“五星党支部”、“零碳乡村”建设的推进历程、特色举措及实际成效,也围绕“乡村振兴的困境”、“基层治理的复杂”、“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痛点”等方面展开了深度交流与探讨,为队员们提供了鲜活的研究素材,带来了深刻启发。同时,团队成员实地参观付楼村新能源汽车充电站、草莓育苗种植园等四个零碳产业示范点,向村民开展问卷调查,全面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实践。
访谈现场
实地调研现场
参观学习现场
红色研学传薪火,赓续血脉守初心。社会实践团队前往东坝头黄河治理展览馆开展研学,系统学习兰考县黄河生态治理的历史脉络与实践成效,感悟黄河治理的智慧和为民干实事的初心。走进兰考焦裕禄纪念馆,开展了一场以“传承焦裕禄精神 汲取奋进力量”为主题的学习实践活动,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触摸精神脉动,感悟榜样力量,激发奋斗之志。在焦桐树下,师生们簇拥着魏善民老人,静静聆听他回忆与焦裕禄同志共同种树的难忘岁月。“焦书记心里装着老百姓,为治‘三害’耗尽心血,这份恩情咱不能忘,这份精神更不能丢!”朴实话语中蕴含的深厚情感,让在场师生为之动容。随队教师刘岳超博士梳理了连日来的调研成果,以“牢记嘱托践使命,杏马先锋勇担当”为题讲授思政课。他勉励大家将社会实践中的所学所思、所悟所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转化为服务国家发展、担当时代重任的实际行动。
寻访东坝头
学习焦裕禄精神
丈量付楼振兴路,淬炼青年先锋志。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学子将理论关照现实、青春融入乡土的生动探索。社会实践团队围绕健康服务、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红色研学等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活动,不仅为当地发展注入了青春动能,更锤炼了研究生担当实干的真本领。展望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大思政课”建设,教育引导莘莘学子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在广阔的天地里挥洒汗水砥砺品格,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