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育宣传网

首页 > 高等教育 > 正文

河南中医药大学开展2025年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5日17:50 来源:河南中医药大学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为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指示精神,重温总书记考察革命老区的殷殷嘱托,7月3日,河南中医药大学尚真书院党委副书记时慧率队,组织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书院育人导师及学生党员骨干,奔赴河南省信阳市革命圣地,开展主题鲜明、内涵深刻、形式生动的“追寻总书记足迹,感悟革命精神”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情景式教学、互动式研讨,引导师生在红色沃土中实地感受革命老区的峥嵘岁月与时代新貌,在历史坐标中校准人生航向,将红色基因融入育人血脉,转化为强国建设的磅礴动能,为建设和美乡村贡献青春力量。


初访红色大别,感受党史熏陶



在鄂豫皖苏区首府博物馆,团队成员怀着崇敬之心,循着总书记的考察路线,重点研学“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主题展及总书记考察点复原场景。凝视墙上的老照片、展柜里的革命文物,成员们仿佛置身历史现场,深切感受总书记对革命老区的深厚情谊和对红色资源保护的殷切期望。活动现场,书院党委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联袂打造了两堂高质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在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队员们先后参观了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旧址以及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通过展出的历史图片、文献史料,大家详细了解了多支主力红军,在苏区的整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坚持活动,创造了“红旗不倒、火种不灭"的光辉典范。


在刘邓大军司令部旧址,透过这古朴庄严的院落,队员们了解到这里曾是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指挥中枢,更是“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与“军民团结如一人”深厚情谊的生动课堂。旧址后方“千里跃进战略转折”的8个大字,也让同学们感叹道:“课本上的文字,在这儿突然有了温度和重量,我们应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不屈忠骨巍峨,革命精神永续


在鄂豫皖苏区烈士陵园,巍峨的纪念碑前,鲜艳的党旗之下,全体党员师生庄严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誓言划破长空,在陵园内久久回荡。这不仅是仪式,更是一次触及灵魂的党性洗礼和初心叩问,提醒着每一位党员时刻牢记身份,践行承诺,永葆先进。


在许世友将军故里,队员们深入了解了许世友将军从参加红军到解放战争的英勇历程,以及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与热爱。师生们在将军墓地前举行了庄重的缅怀仪式,集体鞠躬致敬,表达了对许世友将军的无限敬仰和深切缅怀。“青山有幸埋忠骨,碧水悠悠伴孝魂”许世友将军可贵的品质以及留给我们世人的精神财富值得青年一代学习和传承。



在箭厂河乡,队员们了解到“红田”惨案是鄂豫皖革命先烈坚守信念、视死如归、前仆后继革命精神的历史见证,阅读碑文,团队成员们再次被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为革命献身的精神所深深震撼。


走进百年红色学校列宁小学的教室,同学们看到了那些斑驳的旧课桌,桌上还刻着“革命”两个字。虽然字迹已经模糊,但大家仍旧能感受到当年的激情。同学们围坐在一起,看着墙角那顶破旧的童子军帽,低声感叹:“这么小的孩子,也有这么坚定的信念。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该坚定理想信念,传播好红色文化。”


厚植清廉根基,夯实清风正气


在大别山红廉文化园,队员们先后参观了红廉园、清廉园和红军纪念园。通过展出的历史图片、文献史料,大家详细了解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多支主力红军坚持28年红旗不倒的丰功伟绩。共同学习了刘名榜、吴先恩、范朝利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朴素、清正廉洁、大公无私的高尚品德。


在廉政教育展厅,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一段段光辉的战斗历程,折射出了中国革命波澜壮阔、艰难曲折的战斗历程,使在场每一位队员无不为之动容。


聚焦乡村振兴,畅谈崭新征程


出行前,各成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考察调研相关乡村时的重要指示,重温《摆脱贫困》《之江新语》等著作中关于“三农”的经典论述,引导队员深刻理解乡村振兴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筑牢思想根基。


以学生党支部和团支部为骨干组建分队,明确实践目标:既要深入调研,更要带着问题思考,将所见所闻所感升华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认同,思考青年一代在民族复兴伟业中的责任担当。队员们被赋予“观察员”“记录员”“思考者”的多重角色。



在田铺大塆创客小镇。队员们沿着总书记曾走过的足迹,细致考察村口承载着奋斗精神的标语墙,与老党员、返乡创业青年、村民们深入交谈,了解由村民共建共享的运营模式。


走进丁李湾古村落,斑驳的革命时期标语墙瞬间将队员们带回那段峥嵘岁月,无声地诉说着信仰的力量。队员们怀着崇敬之心,仔细辨认、记录每一处革命遗迹,聆听当地老人讲述先辈们的革命故事。同时,队员们经过调研发现:大部分居民认为红色旅游对乡村基础设施有大幅改善,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也明显增强,但是由于旅游产品单一,缺乏特色体验项目且宣传推广不足,专业人才短缺,不能吸引游客,留住游客。


实践团也走访了许世友将军亲属(侄媳)。访谈中深切感受到,在党和国家乡村振兴等惠民政策的精准帮扶与阳光普照下,其经营的店铺由政府出资实施了整体翻新改造,不仅经营环境焕然一新,经营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更让家庭收入有了坚实保障。


在鄂豫皖苏区首府将帅馆,实践团队与许世友将军早年的老部下针对新县红色文化、红色旅游展开交谈。老兵们回忆往昔,新县曾是满布战火创伤的革命战场,百姓生活艰难,红色资源未被开发利用。谈及当下,他们欣喜于新县的巨变。如今红色旅游蓬勃兴起,大量游客慕名而来,破旧村庄改造为红色景点,革命遗址经修缮焕发新生。老战士们表示,红色旅游不仅改善了当地民生,更重要的是让红色文化得以传承,革命精神在新时代延续。


队员们领悟到: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魂,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红色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才能留住乡愁、凝聚人心、增强自信。在文化振兴的同时,也应打造属于自己的创新点,发挥独特优势,吸引游客,振兴乡村。


满载思悟伟力,牢记今昔使命 


青春奋斗正当时,不负韶华且行知。书院实践团,通过“学”“讲”“研”“践”等形式,跟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步伐重走大别山,收获了一堂堂生动的思政课。看到了伟大的革命精神在中原大地延续,红色资源在中原大地焕发新光彩。大家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新青年应将弘扬大别山精神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当,以“功成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用无悔青春描绘乡村振兴美好画卷,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责编:李玉琪 二审:时高玺 三审:张舸

最新发布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