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交通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是硬道理、安全也是硬道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学校理事会、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平安交院”建设工作,将之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头等大事,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积极探索新时期高校安全管理新模式,逐步形成了理事会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主管校领导具体指挥、职能部门组织协调、校内单位分工负责、师生员工共同参与的安全稳定工作格局。黄河交通学院多次荣获“省级平安校园”荣誉称号。
按照黄河交通学院“1368”工作方略,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健全校园安全工作机制,落实校园安全责任制,开展校园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完善校园安全人防、物防、技防、制度防体系、规范校园交通秩序、强化消防安全排查等一系列工作措施,切实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治理,预防和减少各类案件、事故的发生,学校安全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有效维护了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切实保障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通过构建“六个一”标准化安全管理体系,实现校园安全风险全流程管控,筑牢安全防线,为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筑牢1个核心制度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黄河交通学院制定完善了《安全工作手册》,涵盖校园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等30+项制度,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制度网络。建立制度动态更新机制,每学年结合政策要求、事故案例及学校实际修订完善,确保制度科学性与时效性。以制度为硬约束,明确安全管理流程、责任边界及操作规范,实现管理有章可循。
压实1条责任体链构建全员安全责任体系
黄河交通学院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党委书记、校长→部门负责人→教职工(含后勤、安保人员),细化岗位安全职责,纳入绩效考核。设立安全责任区:划分班级、功能室、活动区域等责任网格,明确区域安全第一责任人,公示责任清单。推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将安全工作纳入干部年度述职、教师职称评审重要指标。通过责任具象化,破解安全管理只靠少数人的难题,形成“人人有责、人人担责”的全员管理格局。
抓牢1类教育阵地深化安全宣传教育体系
黄河交通学院常规开设大学生安全教学课程,每月1次安全主题教育(如防欺凌、防溺水、心理健康、预防电信诈骗、消防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充分发挥“1530”安全教育模式优势,结合季节特点动态调整教育内容。开展“安全文化月”“安全制度年”活动,通过安全演讲、应急演练、安全漫画展等形式,营造校园安全文化氛围。以“教育预防”为核心,提升师生安全意识与应急技能,从源头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做实1张排查网络构建隐患闭环治理体系
黄河交通学院深入开展每日检查:辅导员关注学生状态、安全员巡查设施设备、值班领导督查校园安防体系。每月开展安全专项检查,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消防、食品、危化品等专项整治。每学期开展两次安全大检查,所有单位自查,并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建筑安全、电气线路、特种设备等深度检测。实行闭环化整改,建立隐患台账,下发整改通知,逐个验收销号,通过排查——整改——巩固的循环机制,实现隐患发现一处、解决一处、销号一处,防范安全事故于未然。
练强1套实战本领强化应急处置能力体系
黄河交通学院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全流程应急演练(消防逃生、防暴恐、地震避险等),每月25号,邀请公安、消防部门现场指导,确保师生知流程、会操作、能逃生。组建应急队伍,由党员教师、安保人员、校医、后勤服务人员等组成,定期开展急救技能培训。
黄河交通学院与属地人民医院、派出所建立响应联动机制,完善应急预案,定期开展校地联合演练。通过实战化演练,提升师生应急反应速度与协同处置能力,确保突发事件处置有力、损失可控。
建优1个技防平台升级智慧安全管理体系
黄河交通学院利用学校信息化建设资源,整合视频监控、门禁系统、隐患排查、舆情监测等数据,实现安全风险实时感知、智能预警。联合信息中心开发安全管理驾驶舱:通过可视化大屏展示校园安全指数、隐患分布、演练成效等数据,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部署智能烟感、一键报警、车辆限速系统等,利用无人巡逻车开展常规巡逻,提升管理精准度。以数字化赋能安全管理,实现从人工防控到科技防控的升级,提升管理效率与风险预判能力。
黄河交通学院平安交院创建“6个1”体系保障了学校高质量发展,通过制度、责任、排查等基础工作,守住校园安全底线,避免因安全事故影响教学秩序。以安全文化浸润校园,培养师生规则意识、责任意识,为德育工作赋能;智慧化管理释放人力成本,让教师更聚焦教学创新,推动教育质量提升;通过“6个1”体系的扎实落地,黄河交通学院构建起“全员参与、全程管控、全域覆盖”的安全管理新格局,让安全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与助推器,护航学校高质量发展。